陳壺盧瓢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陳壺盧瓢
Chén Hú Lú Piáo
別名 舊壺盧瓢、破瓢、敗瓢、敗瓠、葫蘆殼、葫蘆瓢、陳瓠殼
功效作用 利水消腫。主水腫膨脹
英文名 Bottle Gourd Peel, old pericarp of Bottle Gourd
始載於 本草綱目
毒性 無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陳壺盧瓢

(《綱目》)

異名】舊壺盧瓢(《海上方》),破瓢(《孫天仁集效方》),敗瓢(《綱目》),敗瓠(《食物本草會纂》)。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瓢瓜或苦葫蘆的陳舊的老熱果皮。植物形態詳"壺盧"、"苦壺盧"條。

【採集】瓢瓜:秋末或冬初,採取老熟果實,打碎,晒乾。苦葫蘆:秋季果實老熟至外殼轉黃時採下,用瓷片颳去外層薄皮後晒乾。

【藥材】①瓢瓜的乾燥果皮,系陳舊而破碎的片塊,形狀不規則,大小不一,厚約4~7毫米;外表黃棕色,較光滑,內表面黃白色。質堅硬,不易折斷。氣無,味淡。

②苦葫蘆的完整果實,呈啞鈴狀,中部細縮如腰,上段卵形,下段較大,呈球形,頂部有花柱痕,基部的果柄已除去,僅存果柄痕,全長8~12厘米,直徑3~4厘米;外面黃色,光滑。質堅硬。破碎後灰黃白色。氣弱,味苦。

上二種均以乾燥,色黃、無霉者為佳。主產江蘇及上海郊區等地,其他地區亦有。

性味】苦,平。

①《綱目》:"苦,平,無毒。"

②《飲片新參》:"淡,平。"

【功用主治】治水腫,臌脹,痔漏下血,血崩,帶下。

①《綱目》:"消脹殺蟲,治痔漏下血,崩中,帶下赤白。"

②《飲片新參》:"利水,消皮膚腫脹。"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燒存性研末。外用:燒存性研末凋敷。

【選方】①治中滿鼓脹:三、五年陳壺蘆瓢一個,以糯米一斗作酒,待熟,以瓢於炭火上炙熱,入酒浸之,如此三、五次,將瓢燒存性研末。每服三錢,酒下。(《余居士選奇方》)

②治大便下血:敗瓢(燒存性)、黃連等分。研末。每空心溫酒服二錢。(《簡便單方》)

③治赤白崩中:舊壺蘆瓢(炒存性)、蓮房(煅存性)等分。研末。每服二錢,熱水調服,三服,有汗為度,即上,甚者五服止。(《海上方》)

④治湯火傷灼:舊壺蘆瓢燒敷之。(《瀕湖集簡方》)

關於「陳壺盧瓢」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