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盧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壺盧
Hú Lú
別名 匏、匏瓜、壺、瓠瓜、甜瓠瓤、腰舟、瓠匏、藈姑、葫蘆瓜、葫蘆、甜瓠
功效作用 利水通淋。治水腫腹脹黃疸淋病
英文名 Peel of bottle Gourd, Peel of Calabash
始載於 日華子本草
毒性 無毒
歸經 肺經脾經腎經
藥性
藥味

壺盧

(《日華子本草》)

異名】匏(《詩經》),匏瓜(《論語》),壺(《鶡冠子》),瓠瓜(《說文》),甜瓠瓤(《唐本草》),腰舟(《鶡冠子》陸佃注),瓠匏(《滇南本草》),藈姑(《群芳譜》),葫蘆瓜(《本草求原》),葫蘆(《飲片新參》)。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瓢瓜的果實。

【植物形態】瓢瓜,一年生攀援草本,全株蒼綠色,被軟毛;卷鬚分枝。葉互生;葉片心狀卵圓形或腎狀卵圓形,長寬各約10~40厘米,稍有角裂或3淺裂,先端鈍尖,邊緣有短齒,基郎心形,有長葉柄,頂端具腺齒2枚。花雌雄同株,單生於葉腋;雄花柄較葉柄為長,雌花柄短;萼漏斗狀,5裂,裂齒狹三角形,被柔毛;花瓣5,白色,稍圓形。雄花雄蕊3枚,花藥結合,一藥只1室,另二藥各具2室;雌花子房橢圓形,有絨毛花柱短,柱頭3枚,各2裂。果實大型,呈扁圓球形或梨形,幼時略柔軟,淡綠色,熟後外皮變硬,近於白色。種子白色,多數,呈倒卵狀長橢圓形。花期7~8月。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

【採集】秋季採取成熟而未老的果實,去皮用。

化學成分】原種葫蘆干瓢中含葡萄糖20%,戊聚糖等。果實成熟時木質素的含量增多,而莽草酸等含量減少。

另有謂葫蘆有毒,含葫蘆素B

【藥理作用】麻醉靜脈注射葫蘆煎劑0.4克/公斤有顯著的利尿作用,其作用較蟲筍略強而持久,如與蟲筍合用,利尿效果比單用者顯著。家兔以葫蘆煎劑2克/公斤灌胃,每日排尿總量雖無甚增加,但在給藥後的最初12小時內,尿量較平時增加40%;如以葫蘆與蟲筍等量混合煎劑灌胃,尿量增加達67.41%。家兔以2克/公斤/日灌胃,連續1周無不良反應。去皮根可治水腫,並有致瀉作用。

葫蘆素B對兔之最小致死量為0.6毫克/公斤(靜脈注射?),注射於麻醉貓0.3毫克/公斤可致死,小鼠腹腔注射之半數致死量為1毫克/公斤,動物之死亡皆由於急性肺水腫;死後解剖除肺充血外,有全身青紫、心停於擴張期、胃粘膜鬱血等。某些變種的果肉或葉有致瀉作用。

性味】甘,淡,平。①《滇南本草》:"性寒,甘淡。" ②《品彙精要》:"味甘,性平,無毒。" ③《隨息居飲食譜》:"甘,涼。"

【歸經】入肺、牌、腎經。

①《本草求真》:"入心、胃、大小腸,兼入肺。"

②《本草再新》:"入脾、腎二經。"

【功用主治】利水通淋。治水腫,腹脹黃疸淋病

①陶弘景:"利水道。"

②《飲膳正要》:"主消水腫,益氣。"

③《滇南本草》:"利水道,通淋,除心肺煩熱。"

④《本草再新》:"利水。治腹脹,黃疸。"

⑤《陸川本草》:"潤肺。治肺燥咳嗽。"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煅存性研末。

【宜忌】中寒者忌服。

《滇南本草》:"動寒疾,有寒疾食之,肚腹疼。發腹中風濕痰積,有風濕積食之,肚腹疼痛。出風疹,不宜多食。"

參考

關於「壺盧」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