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貧血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臨床上所見到急性銅中毒並伴有溶血者常見於以下幾種情況:.硫酸銅治療失誤,.攝入過量的硫酸銅,意外,肝豆狀核變性(Wilson病)。

目錄

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貧血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銅中毒

(二)發病機制

銅是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乏及過量均對機體有害。正常人自腸道吸收的銅在血清中與白蛋白疏鬆結合併進入肝臟,大部分銅再轉與α2球蛋白鞏固地結合形成銅藍蛋白(稱為間接反應銅),一部分銅由膽管排泄,小量銅由尿中排出,僅有一小部分繼續留在血循環中(稱為直接反應銅)。當攝入體內的銅超過肝臟的處理能力,銅(直接反應銅)就釋放入血。已知紅細胞內主要還原作用是在磷酸戊糖旁路過程中完成的。戊糖代謝途徑提供還原型谷胱甘肽(GSH)和還原型輔酶2(NADPH),二者有保護紅細胞內巰基血紅蛋白免受氧化損傷。有人認為銅能與紅細胞膜的巰基結合使紅細胞內GSH減少,又認為銅嚴重抑制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活性,G-6-PD是戊糖代謝途徑的關鍵酶。由於紅細胞內存在的抗氧物質減少,氧自由基可對血紅蛋白及紅細胞膜造成損傷,使紅細胞可變形性降低、膜滲透性增加,因而使紅細胞壽命縮短

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貧血的症状

主要表現為皮膚鞏膜黃染,醬油色尿等溶血症状貧血表現。

根據病史及臨床表現結合實驗室檢查即可診斷。

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貧血的診斷

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貧血的檢查化驗

1.外周血 血紅蛋白紅細胞減少網織紅細胞增多,白細胞血小板正常。

2.血清結合珠蛋白降低,血膽紅素增高,血漿游離血紅蛋白增多。

3.尿液檢查 血紅蛋白尿含鐵血黃素尿。

4.口服銅鹽急性中毒時,血清銅、銅藍蛋白及尿銅高於正常,而肝豆狀核變性患者的血清銅藍蛋白是降低的。血清銅氧化酶降低,直接反應銅及尿銅增高。(正常參考值:血清銅0.015~0.034mmol/L;銅藍蛋白280~560mg/L;尿銅0.24~0.48μmol/24h)。

根據病情、臨床表現症状體征選擇心電圖B超X線肝腎功能及骨穿、生化等檢查。

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貧血的併發症

嚴重時可出現黃疸肝腎功能不全、肝腎功能衰竭

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貧血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避免或者減少接觸硫化銅、硫酸銅肝豆狀核變性的患者應及早發現給予治療。

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貧血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口服銅鹽中毒時可用硫代硫酸鈉洗胃,並給予牛奶、雞蛋清口服保護胃黏膜;可用依依地酸鈣鈉 (金屬鉻合劑)解毒;對症治療如輸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保護肝腎功能等。肝豆狀核變性合併溶血,其發作通常是短暫的,並且有自限性,但個別患者溶血表現嚴重,並反覆發作。治療可用青黴胺以促進銅排泄及終止溶血發作。

(二)預後

參看

關於「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貧血」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