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運動療法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針刺運動療法包括針刺和運動兩個治療因素,即在針刺的同時或在針刺之後或在針刺之前運動患部。

針刺運動療法不同於普通針刺療法耳針療法、頭針療法、眼針療法、腹針療法,也不同於電針療法、火針療法和刺絡放血療法。普通針刺療法即傳統針刺療法,通常只進行針刺治療,注重配穴和補瀉,而不進行患部運動。耳針療法,刺激耳針穴位或敏感點,注意刺激的反應,而不進行患部運動。頭針療法,針刺頭針之特定有關穴位,注重刺激頻率和強度,而不進行患部運動。腹針療法,刺激臍周有關穴位,注重針刺深淺與手法,而不進行患部運動。眼針療法,針刺眼周眶區特定穴位,注重臟腑分區,不進行患部運動。電針療法,是針刺穴位加電刺激穴位,注重電刺激的頻率和強度,不進行患部運動。火針療法,利用火針刺激有關穴位,注意手法快、准、穩,不進行患部運動。刺絡放血療法,刺血絡或穴位,注重刺絡放血部位及出血量,不進行患部運動。

針刺運動療法不同於刺法,它不同於《靈樞.官針》篇中的九刺之輸刺、遠道刺、經刺、絡刺、分刺大瀉刺、毛刺、巨刺和焠刺,不同於十二刺之偶刺、報刺恢刺、齊刺、揚刺、輸刺、短刺浮刺、陰刺、傍針刺和贊刺。也不同於五刺之半刺、豹文刺關刺合谷刺和輸刺。刺法主要涉及針刺的深淺,針刺的數量,針刺的分布形式,取穴的原則,各種刺法的適應症以及操作方法等問題。

針刺運動療法不同於針刺手法。針刺手法主要是補瀉問題,諸如提插補瀉,捻轉補瀉,迎隨補瀉,開闔補瀉,燒山火,透天涼,青龍擺尾,白虎搖頭蒼龜探穴等,補瀉手法可達幾十種,甚至百種。

針刺運動療法可分為狹義針刺運動療法和廣義針刺運動療法兩種。

狹義的針刺運動療法是指在針刺前按摩穴位,在針刺之同時運動患部或在起針後緊接著運動患部或活動急部。

廣義的針刺運動療法,除了在狹義的針刺運動療法的治療時針刺與運動的配合外,在整個針刺治療期間,患者堅持每天進行運動或活動患部或進行導引運動。

針刺運動療法有其特定的配穴方法及運動或活動方法。

針刺運動療法的特徵是適應症廣,見效快,療效穩定,療效持久。

針灸臨床實踐顯示針灸運動療法具有明顯的治癱作用、止痛作用。運動對針刺止痛有明顯的正向作用,運動具有加強針刺止痛的作用,提高針刺止痛療效的作用(北京市中醫研究所何廣新1978,遠藤唯男 1975,Mannheim E. P. 1974)。針刺療法與運動療法聯合應用或配伍應用,二者相輔相成,產生協同作用或增強作用。針刺運動療法不僅堪稱針刺治痛要術,而且也是針刺治病要術。

針刺運動療法的適應症很廣,不僅可治療運動系統軟組織損傷及運動系統疾病,而且可以治療臟腑疾患、神經系統疾患及其他雜症。

一、運動系統軟組織損傷:各種扭挫傷、慢性勞損、損傷積累(injury pool)。

二、運動系統疾患:頸項痛、關節痛腰背痛、四肢痛、肩關節周圍炎、肩頸肌筋膜疼痛症候群、腰背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纖維性肌痛股骨頭壞死髖關節痛腰椎間盤突出等。

三、各種神經痛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肋間神經痛枕大神經痛等。

四、神經損傷神經根損傷疼痛:殘端痛、幻肢痛、複合性局部疼痛症候群(燒灼痛及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不良症)。

五、偏癱腦出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之後遺症、腦外傷後遺症

六、頭痛偏頭痛叢集性頭痛血管性頭痛、腦外傷後頭痛。

七、胸痛冠心病心絞痛,放置支架後胸痛。

八、胸脅痛膽囊炎、膽結石、肝區痛等。

九、胃脘痛胃炎胃潰瘍胃痙攣等。

十、腹痛腸炎痢疾疝氣痛經等。

十一、其他疾病:痛風、顳頜關節功能紊亂、非典型面痛、咽喉痛扁桃腺炎

關於「針刺運動療法」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