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痛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民間俗稱為「胯股痛」。在醫學上,我們稱其為「髖關節痛」,簡稱「髖痛」,表現為髖關節關節周圍令人難受的疼痛。引起髖痛的病因很多,不同年齡段各有其主要原因。

目錄

髖關節痛的原因

1.肌肉肌腱拉傷:多有急性損傷病史,局部可有腫脹壓痛瘀斑,通過B超MRI可以明確診斷。

2.兒童應該排除髂前上棘撕脫骨折股骨頭骨骺移位的可能。可以X片明確。

3.腱病:由於過度運動引起。局部有壓痛,隨運動量增加而疼痛程度加重。

4.關節炎:表現為活動時疼痛,疼痛逐漸加重。關節活動性下降,特別是內旋活動。X光片上可以看到關節間隙狹窄,骨贅形成。如果年輕人中出現關節炎症的表現需要考慮有無炎性因素如感染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或其它全身性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5.腱末端炎症:由於風濕性疾病累及肌腱引起。多位於肌腱末端。可有其它部位肌腱同時受累。

6.股骨頸骨折:由於過度運動、外傷骨質異常等原因引起,在內旋時感覺到疼痛。疲勞骨折可以

在X片上表現為正常,需要核素掃描或MRI才能明確診斷。

7.恥骨骨炎:恥骨中部的疼痛,放射至髖關節。局部有直接的壓痛。

8.髂腹股溝神經卡壓:疼痛類似於運動性疝,但同時有內收肌萎縮痙攣。可以通過肌電圖檢查來明確。

9.運動性疝:表現慢性的腹股溝區疼痛。在運動時加重。在上腹股溝環處可有壓痛。

10.盂唇疾病:由損傷病史,表現為慢性的深部的關節內疼痛。行走時可以出現「交鎖」現象。體檢時旋轉研磨試驗可以誘發疼痛。MRI造影可以提高診斷的精確性。也可以通過診斷性關節內局麻來明確診斷。

髖關節痛的診斷

髖關節疼痛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但髖關節周圍肌肉韌帶等軟組織多,結構複雜。而疼痛常常定位模糊,並不能被觸及。許多嚴重程度不同的疾病往往表現相似。因此,髖關節疼痛一直是臨床上診斷困難的疾病之一。

髖關節痛的鑒別診斷

「股髖撞擊症」主要表現為髖部疼痛,在變換髖部姿勢時有彈響聲,或者關節突然卡住的感覺。患側髖部力量下降,急速奔跑或單腿支撐困難。嚴重的患者甚至不能側臥。   痛會使腿無法張髖關節開、連走路時也可能感覺疼痛,以成人較多見的是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髖關節症。兒童若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骨症之一的『佩特茲病』。   「股骨頭壞死」、「滑膜炎」、「坐骨神經痛」、「腰椎間盤突出」等都可引起髖關節痛

髖關節疼痛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但髖關節周圍肌肉韌帶等軟組織多,結構複雜。而疼痛常常定位模糊,並不能被觸及。許多嚴重程度不同的疾病往往表現相似。因此,髖關節疼痛一直是臨床上診斷困難的疾病之一。

髖關節痛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1、藥物治療:止痛劑(芬必得,魯南貝特等),維生素B族(維生素B1,維生素B12),短程皮質類固醇激素口服可有利恢復.

2、理療急性期可用超短波療法紅斑量紫外線照射等治療。慢性期可用短波療法直流電碘離子導入.

3、注意休息,減少髖關節負重

4、教你一個法:仰睡雙腿伸直,雙手抱住一小腿,曲膝壓腿盡量往前胸壓,慢慢的壓,連壓二次,壓完一個再壓另一個,不壓的另一腿要盡量伸直。起來慢慢的走幾圈。

參看

關於「髖關節痛」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