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花椒皮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野花椒皮 | 中藥圖典 |
野花椒皮 Yě Huā Jiāo Pí |
|
---|---|
別名 | |
功效作用 | 祛風除濕;散寒止痛;解毒。主風寒濕痹;筋骨麻木;脘腹冷痛;吐瀉;牙痛;皮膚瘡瘍;毒蛇咬傷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
毒性 | |
歸經 | |
藥性 | 溫 |
藥味 | 辛 |
【拼音名】 Yě Huā Jiāo Pí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Zanthoxylum simulans Hance
採收和儲藏:春、夏、秋季剝皮,鮮用或晒乾。
【原形態】 野花椒 灌木,高1-2m。樹榦有時無刺,枝通常有皮刺及白色皮孔,皮刺基部肩寬可達2cm。奇數羽狀複葉互生,厚紙質;葉軸邊緣有狹翅和長短不等的皮刺;小葉柄極短,項生小葉具柄,長0.5-1cm;小葉片5-11,卵圓形、卵狀長圓形或廣卵形,長2-5cm,寬1-3cm,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兩側略不對稱,邊緣有細鈍鋸齒,兩面及齒縫處均有透明腺點,上面密生短刺狀剛毛,以中脈處最明顯。聚傘狀圓錐花序項生,長1-5cm;花單性,花被片5-8,一輪;雄花雄蕊5-7稀為4或8,藥隔須面現成三棱形,具深色腺點顆,花盤環形而增大;雌花心皮2-3,稀為1,背縫具腺點顆,花柱外彎,柱頭略成鈍三角形。成熟的心皮1-2,少為3,紅色至紫紅色,表面密集半透明的腺點,干後浮突,有短柄,長約2.5mm。種子近球形,徑約4mm,黑色光亮。花期3-5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500m以下的灌叢中,亦有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東及遼寧、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廣東、貴州等地。
【化學成份】 根含生物鹼茵芋鹼(skimmianine),加錫彌羅果鹼(edulinine),左旋-7-去羥基日巴里尼定(ribalinine),阿瑞羅甫鹼(araliopsine)。
根皮含二氫白屈菜紅鹼(dihydrochelerythrine),氧化白屈菜紅鹼(oxychelerythrine),N-乙醯基番荔枝鹼(N-acetylanonaine),茵芋鹼(skimmianine),γ-崖椒鹼(γ-fagarine),白屈菜紅鹼(chelerythrine),木蘭花鹼(magnofflorine),8-甲氧基-N-甲基二甲吡喃並喹啉酮(8-methoxy-N-methylflindersine)和木脂素芝麻素(sesamine),還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藥理作用】 1.對橫紋肌的作用 野花椒水溶性生物鹼1mg/ml以2ml/min給家兔靜注,發現家兔垂頭現象的平均用藥量為10.86mg/kg。這種作用可逆,並可被新斯的明對抗。9.4mg/kg給狗注射,可見明顯肌松作用。雛雞肌注可先風痙攣性麻醉,2min後呈鬆弛性麻痹。15-20mg/kg靜注,可使家兔脛前神經-脛前肌收縮減弱,主要是神經脂肉接點被阻斷,此作用亦可被新斯的明阻斷。
0.05-0.1mg野花椒提取的「D水」部分對未孕大鼠離體子宮有一定興奮作用,0.015-0.1mg對家兔離體腸這有張力增加併產生節律性收縮的作用。
2.其他作用 水溶性生物鹼10mg/kg靜注可使麻醉狗血壓迅速下降,1min後心電圖有頻發性早搏,30min後逐漸恢復。
非水溶性部分有提高痛閾作用。
3.毒副反應 水溶性生物鹼給小鼠腹腔注射,以筒化機率法測得LD50為19.85±0.027mg/kg;靜脈注射,以序貫法測得LD50為3.61mg/kg。家兔連續靜注3次,心、肝、腎可見輕度混濁和脂肪變,對肝腎功能無明顯影響。
【性味】 辛;溫
【功效與作用】 祛風除濕;散寒止痛;解毒。主風寒濕痹;筋骨麻木;脘腹冷痛;吐瀉;牙痛;皮膚瘡瘍;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骨服:煎湯,6-9g;或研末,2-3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含漱;或研末調敷,或鮮品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
關於「野花椒皮」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