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鱗蓋蕨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邊緣鱗蓋蕨
Biān Yuán Lín Gài Jué
邊緣鱗蓋蕨
別名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祛風活絡。主癰瘡癤腫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英文名 Marginate Microlepia
始載於 中國植物志
毒性  
歸經 肝經
藥性
藥味

邊緣鱗蓋蕨 [碗蕨科] [鱗蓋蕨屬]

別 名:小葉山雞尾巴草 

拉丁名:Microlepia marginata

產地分布:

廣泛分布於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區;越南、日本、尼泊爾、斯里蘭卡也有。生於海拔300-1500米的灌叢中溪水邊沙地。

形態特徵:

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植物高可達1米,根狀莖長而橫走;葉片短圓三角形,長達55厘米,寬15—25厘米,1—2回羽狀裂,有短硬毛;孢子囊群沒每小裂片有1—6個,囊群蓋半半杯形。

生長習性:

邊緣鱗蓋蕨性喜溫暖,潮濕,疏鬆而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中性或微酸性培養土均能生長了好。與一般的蕨類植物比較,稍喜陽光。冬季應保持稍干,越冬溫度應該在5℃以上。邊緣鱗蓋蕨枝葉茂盛,栽培容易。

園林用途:

在長江以南可以種在溪邊、池旁及林緣,也可作為觀葉植物種植在建築物稍陰濕處,甚少盆栽。

繁殖培育:

分株法繁殖。

【藥 名】:邊緣鱗蓋蕨

【來 源】:為碗蕨科植物的全草。

【功 效】:解毒消腫

【主 治】:用於跌打損傷、閃挫扭傷、金傷、瘀血腫脹、癰疽瘡瘍腫等。

性味歸經】:苦,寒。入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12克。外用:適量搗敷患處,鮮品為優。

【別 名】:邊緣鱗蕨(《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蕨類植物門》)、 小葉山雞尾巴(浙江)、黑雞婆、冷蕨萁(四川)。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貴州、雲南。

【拉丁名】:Microlepiamargihaea(Houee) C. Chr

【考 證】:始載於《中國植物志》。

關於「邊緣鱗蓋蕨」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