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腹松鼠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赤腹松鼠
Chì Fù Sōnɡ Shǔ
赤腹松鼠
別名 紅腹松鼠、松鼠
功效作用 活血調經行氣止痛。主跌打傷痛;骨折月經不調閉經痛經
英文名 Sciurus;Squirrel
始載於 中國藥用動物志
毒性  
歸經 肺經肝經
藥性
藥味

目錄

基本信息

學名Callosciurus flavimanus

英文名:Red-bellied Tree Squirrel

類屬:齧齒目、松鼠

棲息地:海拔2500米以下森林至平地

食物:種子、果實、嫩芽、花

重量:45克

頭身長:20厘米,尾長7.6-25.4厘米

仔數:3-4隻

分布:東南亞,主要分布於我國南部各省。

價值: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形態特徵

體背為灰褐,色腹部為紅粟色。赤腹松鼠為台灣最常見之松鼠,俗名蓬鼠。在本省發現過四種,其亞種名很難確定。體背面深褐色,腹面栗赤色,是四亞種的共同特徵。細分的話,有的腹面為一致的深赤栗色,有的腹面中央有一雜色縱帶,有的腹面中央有一灰褐色縱帶,是確認亞種的根據之一。

赤腹松鼠的體長在20厘米左右,重量多半在500公克以下,全身僅頭、胸、腹部和四肢為短毛,其餘均為長毛,尤其尾毛極為膨大,故俗稱為「膨鼠」。一般說來,赤腹松鼠除了腹面為紅色毛以外,其餘概為橄欖褐色。不過它的體色變異極多,有時尚可發現白化個體,即使是身上具有灰白圈、塊斑或條斑者也不乏見,所以昔日的學者就常因此而將之誤分類為好幾種。

外形與松鼠很相似,是一種中型樹棲松鼠。體長變化比較發達,體長190-250毫米。尾長近似體長。前足掌裸,有掌墊2,指墊4;後足踵被毛,跖裸,2跖墊,5指墊第三趾短於第四趾

背毛自吻端到尾基部呈青黃色。毛基及中段為灰黑色,毛尖黑黃色間雜為環狀。腹毛自頸下面到尾基部及四肢內側均呈赭色。體側和四肢外側面頰部如體背色,四足背面趨向黑色。下頜毛青灰。眼眶四周稍黃,耳廓黃,不具叢毛。尾毛如身背色,僅尾尖部分為黃黑相間的環狀。

頭顱膨大。眶間寬與眶上突後的腦顱寬相近。腦顱及枕骨均突出。顴骨平直。聽泡凸出。

門齒扁窄。臼齒的咀嚼面接近原型。下臼齒的咀嚼面無複雜的細紋。  

生活習性

主要棲息地:

於熱帶季雨林和亞熱帶森林中。喜歡在各種果樹如栗、桃、李及其他高大的喬木樹上活動,有時出現在山崖、矮樹叢或雜草地帶,在居民住宅附近也有活動。

洞巢多築在喬木枝叉或居民房屋檐上及天花板里,也利用山崖石縫內營巢。

食性:

赤腹松鼠的食性往往隨棲息地食源情況而有改變。在雲南地區主要以熱帶雨林中的各種果實為食,如榕樹、蜜心果、山姜子山荔枝野芭蕉等,在福建地區又食松果、栗子榛子等堅果,在果樹地區也常覓見成熟的桃、李、山梨、龍眼荔枝枇杷等,也食昆蟲、鳥卵及雛鳥。在居民點侵入農田盜食作物。雜食性,主要以嫩葉、核果等為食。有剝樹皮、破壞森林之行為。在秋天常將核果集中儲存,以渡隆冬。

活動習性:

一般多在黃昏活動,中午活動較少。雨後天晴最為活躍。大都單只出現,除了生殖及哺育季外。日間活動於樹上,以清晨及黃昏為高峰時間,午間在草叢間活動。松鼠在樹上爬上爬下的速度快於地面上。除生活在原始林區外,在岩石、喬木也可發現松鼠,多為陸生、半水生。

松鼠是在白天活動的動物,每日天亮它們便外出覓食,一般都是吃種子、果實、嫩芽、花朵,但是在松鼠巢之下方,也曾發現過許多甲蟲的外殼,或許它們偶爾也會捕食飛近身邊的昆蟲。每日正午時分,赤腹松鼠的活動會暫時停止,直到午後才逐漸外出,於黃昏時達到最高峰,日沒之後松鼠回巢睡眠,在中海拔的森林裡,則由飛鼠來取代晚間的活動了。

在竹林與喬木竹林的混交林中,大都在樹上活動,動作迅速,跳躍距離4-5尺,有一定的活動路線。

分布從平地至三千公尺均可見。生活於林木區,白天活動,但集中於清晨或黃昏時刻。喜築巢於闊葉樹上,有固定的生活領域。

這是台灣最常見的松鼠,從平地一直到海拔2500米的森林都看得到,它們的棲息地種類十分廣泛,也很能適應人類破壞後的環境,不論在果園、竹林、潤葉林、針葉林里,它們都可以適應得很好,幾乎是在樹上生活的哺乳動物當中最為優勢的一種。日據時代赤腹松鼠曾經被帶到日本的動物園中供人觀賞,自從關東大地震,赤腹松鼠逃出園外以後,不數年已成為當地一種族群龐大的歸化動物,赤腹松鼠適應力之強,由此可以想見一斑。  

生殖與保護

赤腹松鼠全年均能生殖,但以12月和5月為高峰,此時雄的赤腹松鼠會棲坐樹上,昂頭引吭高吼,發出向亮、單調而持續的叫聲,一方面吸引雌性注意,另一方面則藉以劃分領域。台灣的松鼠一般都自行營巢,很少利用現成的樹洞做窩(或許是林木砍伐過度,缺乏高齡的大樹可提供窩巢),松鼠的窩直徑大約在40一60公分間,為橢圓形,多數位於大樹上,有時亦做在竹林里,外圍以竹枝枯葉框成,層層內包,最後心部有一團直徑約15公分的育雛室,這是由咬成絲帶狀的乾樹皮、山棕或嫩葉片鋪成。觀察赤腹松鼠所做的巢,不由得令人佩服它們的聰明,在其營巢的地方,多半會將枝葉的心部嫩芽咬掉,使得枝葉過度分枝,長得十分茂密,而將巢穴隱匿起來。松鼠一胎大約生3一4隻,算是十分產的小動物。

由於台灣中海拔的原始闊葉林,長期以來遭受大量砍伐,伐木之後又採取農場化的造林,均以單一的樹種為主(例如柳杉)。失去天然棲息地的赤腹松鼠,由於極能適應人類干擾後的環境,同時又能隨即改變食性,所以在缺乏天敵及其他動物的相互抑制下,使得赤腹松鼠在很多人工林內危害,造成林業上大量損失。例如將柳杉的頂芽咬斷,使其停止成長,或是撕咬樹皮或環狀剝皮,使植株上層枯竭而死。雖然政府年年動用億萬鉅資,施以各種毒殺、獎勵捕捉的方式,仍然無法控制赤腹松鼠的危害。在各種原產哺乳動物都已亮起生存紅燈的今日,唯獨赤腹松鼠即因適應力特犟,而成為林業上束手無策的大害。由此可知,生態環境的維護是一件全面性的要務,任何未經周密評估便率爾改變大自然原貌的行為,都將對自然生態產生極其深遠而複雜的影響。赤腹松鼠被迫而改變食性所造成的後果,應可視為自然界對貪婪無度的人類顯示的嚴重警告。  

藥物介紹

Bkcdb.jpg

【藥 名】:赤腹松鼠

【拉丁名】:Callosciurus erythraeus (Pallas )

 【英文名】:Sciurus;Squirrel

【別 名】:紅腹松鼠、松鼠(《中國藥用動物志》)

 【來 源】:為松鼠科動物赤腹松鼠的全體。

 【功 效】:調經養血

 【主 治】:用於病後體弱、經血不調、量少、色淡及行經腹痛等症。

性味歸經】:甘,平。入肺、肝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5一10克,研粉沖服。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四季捕捉,全體入藥,黑燒或焙乾研末。

 【生態環境】:棲居於熱帶雨林、季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次生稀樹灌叢或果園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動植物形態】:赤腹松鼠,中等大小樹棲松鼠,體長19-25cm,體重280-420g。體側無皮膜。吻短。耳小而圓。頸粗壯。前足常裸露,後足5趾具全,後足踵部被毛。爪銳利呈鉤狀,尾略短於體長或略相等。背部及四肢外側為橄欖黃雜有黑毛。頸部為淡灰色。胸腹部及四肢內側均為銹紅色或棕紅色。尾背部背色,後半部毛較長,黃黑相間,形成不明顯的半環狀。耳郭發黃,無簇毛。眼及面頦部色淺灰。

 【考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各家論述】:《中國藥用動物志》:有理氣調經的功效。主治肺結核月經不調等症。

 【出處】:《中華本草》

【藥材基源】:為松鼠科動物赤腹松鼠去內臟的全體。

關於「赤腹松鼠」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