籬欄子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籬欄子
Lí Lán Zǐ
別名 茉欒藤、魚黃草、何首烏、廣西百仔、犁頭網、籬網藤、蛤仔藤
功效作用 清熱;利咽;涼血。主風熱感冒咽喉腫痛乳蛾尿血;包性眼結膜炎;瘡疥
英文名 Ivy-like Merremia, seed of Ivylike Merremia
始載於 嶺南採藥錄
毒性  
歸經 肺經脾經
藥性
藥味

籬欄子

(《嶺南採藥錄》)

【拼音名】 Lí Lán Zǐ

【來源】為旋花種植物茉欒藤的種子或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rremia hederacea (Burm.f.) Hall.f.[Evolvulrs hederaceus Burm.f.]

採收和儲藏:全草全年或夏、秋季採收、洗淨,切碎、鮮用或晒乾。種子秋、冬季成熟時採收、除去果殼,晒乾。

【英文名】 Ivy-like Merremia, seed of Ivylike Merremia

【別名】茉欒藤、 魚黃草、何首烏、廣西百仔、犁頭網、籬網藤、蛤仔

【植物形態】茉欒藤,一年生纏繞藤本。

莖柔弱,禿淨或近禿淨,長1~3米。

葉卵形,長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心形,近全緣或3裂,飩齒狀或齒狀。

花序柄腋生,約與葉柄等長,有花3~5朵至多朵:苞片小;萼片5,綠色,近卵形,長約4毫米,先端鈍或近截頭形;花冠鍾狀,黃色,直徑約1.5厘米;雄蕊5;子房上位,2室。

蒴果卵形,長約6毫米,禿淨,有棱。

花期夏、秋。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30-760m的灌叢路旁草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台灣、江西、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全草長100-300cm。莖圓柱形,稍扭曲,直徑1-3mm;表面淺棕色至棕褐色,有細縱棱,具狀小突起和不定根,節處常具毛;質韌,斷麵灰白色,中穿梭。葉皺縮破碎,完整葉展平後呈卵形,長2-5cm,全緣或3裂,灰綠色或桔紅色;葉柄細長。花少見,聚傘花序腋生,花小,黃色。蒴果扁球形或寬圓錐形,黃棕色,常開裂成4瓣。種子卵狀三棱形,種臍處具簇毛。氣微,味淡。以藤莖長、棕褐色、果多者為佳。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胸外壁增厚。皮層5-7列細胞,常含紅色或綠色色素。韌皮部韌皮纖維2-5個成束,斷續排列成環,內側有乳管。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不發達。髓部寬廣,中央有穿梭洞。薄壁細胞澱粉粒

性味】甘;淡;涼

【歸經】肺;脾經

【用法用量】外用:煎湯,3-10g。外用:種子適量,研末吹喉;或全株搗敷。

【各家論述】

1.《嶺南採藥錄》:清涼散熱,治喉痛,去痰火,治雙單蛾喉症研未吹喉。

2.《廣西藥植名錄》:全株,外用治瘡疥。

【功用主治】①《嶺南採藥錄》:清涼散熱,治喉痛,去痰火,治雙單蛾喉症。

研末吹喉。

②《廣西藥植名錄》:全株,外用治瘡疥。

關於「籬欄子」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