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熱阻肺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痰熱阻肺證又稱痰熱壅肺證。本證是外邪犯肺,郁而化熱,熱傷肺津,煉液成痰,或有宿痰,復感風熱而出現痰與熱結,壅阻肺絡的臨床表現的概稱。

主要臨床表現發熱咳嗽胸膈滿悶,咯黃稠痰或痰中帶血,甚則呼吸迫促,胸脅作痛,舌紅 ,苔黃膩,脈滑數等。

痰熱阻肺證可出現於多種疾病中,其臨床表現及治法亦各不盡相同。如:

1.哮證病中出現痰熱壅肺證,臨床表現每以呼吸迫促,喉中有水雞聲,咳嗽痰稠而黃,胸膈滿悶等「熱哮證」為特點。此由痰熱交阻,鬱蒸於肺所致,治宜清熱化痰平喘降逆,方用定喘湯(《攝生眾妙方》)。

2.若失音病中出現痰熱壅肺證,臨床特點為聲音重濁不揚,咳痰稠黃,咽干而痛,口燥,此由痰熱蘊伏於肺,阻塞氣道所致,治宜清熱化痰利咽,方用清咽寧肺湯(《統旨方》)。

3.若胸痛病中出現痰熱壅肺證,臨床特點為胸痛咳喘,咯痰黃稠,或見咳血,或咳痰腥臭,煩悶發熱,此由肺有痰熱,灼傷肺絡,氣機不暢所致,治宜滌痰瀉熱寬胸開結,方用小陷胸湯加減。

4.若肺癰病中出現痰熱壅肺證,臨床每以壯熱汗出,寒戰胸悶作痛,轉側不利,咳嗽氣急,咳吐膿痰,其味腥臭,口乾咽燥,煩躁不安等為特點。此由痰熱蘊結,邪毒壅肺,熱壅血瘀,蘊結成癰,腐而成膿,治宜清熱化痰,解毒排膿,方用千金葦莖湯(《備急千金要方》)。

總之,可根據上述特點,加以辨析。

熱為火之漸,火為熱之極,故痰熱壅肺證在其病機演變過程中,每易化火而成痰火之證。若因於痰火壅盛,出現顏面掣動,手足振搖或搐搦,身熱,咳嗽多痰,脈洪數,稱為「痰火痙」;若因於痰火上逆,出現頭痛腦鳴,或偏側頭疼,胸脘滿悶,嘔惡,泛吐痰涎,心煩善怒,面紅目赤,稱為 「痰火頭疼」;若因於痰濁來火,上蒙清竅,出現眩暈,頭目脹重,心煩而悸,噁心,泛吐痰涎,口苦,稱為「痰火眩暈」;若因於痰火擾動心神,出現怔忡時作時止,因火而動,稱為「痰火怔忡 」等。諸證均可為痰熱壅肺之變證,亦可單獨發病,臨床當視具體病證,或清化熱痰以解肺壅,或再輔以鎮痙、熄風安神降火等法,務使藥隨證用,適合病情。

痰火擾心證痰熱壅肺證:兩證病因、病位、病情均不同,但痰火擾心證亦可有與痰熱壅肺證相似之處,如發熱咳嗽,咯痰黃稠,胸膈滿悶等等,頗易混淆。痰火擾心證必有痰火擾亂心神的臨床表現,如心悸,怔忡,失眠多夢舌尖紅赤,舌質紅絳等,可與痰熱壅肺證的舌紅尖不赤,且無擾亂心神症状者鑒別。

風熱襲肺證痰熱壅肺證:兩證在病因病理上有密切關係,臨床症状多有相似之處,亦須進行鑒別,風熱襲肺證由外感風熱之邪,或因風寒郁而化熱所致,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熱耗肺津 ,煉液成痰,痰與熱結而成痰熱壅肺證;或素患痰疾,復為風熱之邪所襲,痰熱搏結亦發痰熱壅肺證,風熱襲肺證必兼表證,症見惡寒發熱、咳嗽、咯黃稠痰、舌邊尖紅、脈浮數;痰熱壅肺證必為里證,症見咳嗽、胸膈滿悶、咯黃稠痰、苔黃膩、脈滑數,可資辨別。

大腸實熱證痰熱壅肺證:肺與大腸互為表理,病變亦可相互影響,大腸實熱證每致熱邪循經上攻於肺,出現類似痰熱壅肺之氣喘咳嗽,面赤身熱,咽喉腫痛,如《千金方》云:「右手寸口氣寸以前脈陽實者,手陽明經也,病苦腸滿,善喘咳,面赤身熱,喉咽中如核狀,名曰大腸實熱也」。但大腸實熱證必以腸中結熱症状為主,上逆迫肺症状為輔,且無痰熱壅肺證之咯黃稠痰等症。另一方面,痰熱壅肺證亦可因肺津耗傷,不能清肅下行濡潤腸道而致類似大腸實熱證之大便秘結。但本證必以肺中痰熱證為主,大腸失潤為輔,且不似單純大腸實熱證之腹痛拒按,嘔惡腐臭,或熱結旁流等。可資鑒別。

關於「痰熱阻肺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