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紅豆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海紅豆
Hǎi Hónɡ Dòu
別名 紅豆、大紅扁豆、相思子、孔雀豆、相思格
功效作用 疏風清熱燥濕止癢,潤膚養顏。主面部黑斑痤瘡,皶鼻,頭面游風,花斑癬
英文名 Seed of Sandal Beadtree, Seed of Coral Peatree
始載於 海藥本草
毒性 小毒
歸經 心經肺經脾經
藥性
藥味

中藥大辭典》:海紅豆

【出處】 《海藥本草

【拼音名】 Hǎi Hónɡ Dòu

【來源】 為豆科植物海紅豆種子。採收成熟的果實,剝取種子,晒乾。

【原形態】 海紅豆,又名:孔雀豆、紅豆、相思樹、相思格、雙棲樹、紅木、西施格樹。

落葉喬木,高約8米,幼嫩部被小柔毛。2回羽狀複葉,有羽片4~12對(海南產的3~4對),小葉8~14枚,矩圓形或卵形,長2.5~3.5厘米,寬約1.5~2.5厘米,先端極鈍,兩面均被柔毛。圓錐花序式的總狀花序,花小,白色或淡黃色,同生於一花束上,具短柄;萼鐘形,5齒裂,長約5毫米,與花柄同被金黃色柔毛;花瓣5,披針形;雄蕊10,分離,花藥卵形;子房無柄。莢果帶狀,長10~20厘米,當開裂時彎曲而旋卷,禿淨;種子鮮紅色,光亮,闊卵形,長約5.5~8毫米,珠柄著生於其一端。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於林中或無蔭的山溪溝邊和山坡,亦栽於庭園。分布廣東、廣西、雲南以至喜馬拉雅山東部。

化學成份】 種子中含豆甾醇及其葡萄糖甙、衛矛醇多糖。種子油中含油酸、亞油酸肉豆蔻酸棕櫚酸、硬脂酸和少量廿四酸等。

【藥理作用】 海紅豆與相思子不同,不含甙(含皂甙)、生物鹼及相思子毒蛋白。曾有人報告其中含毒扁豆鹼樣成分,但非洲人有用作調味品者。根有催吐、瀉下作用;葉則有收斂作用,可用於止瀉

【性味】 《海藥本草》:"微寒,有小毒。"

【功效與作用】 《海藥本草》:"主人黑皮鼾蹭,花癬,頭面游風,宜入面藥及澡豆。"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海紅豆

【出處】 出自《海藥本草》

【拼音名】 Hǎi Hónɡ Dòu

【英文名】 Seed of Sandal Beadtree, Seed of Coral Peatree

【別名】 紅豆、大紅扁豆、相思子、孔雀豆、相思格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海紅豆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denanthera pavonina L.var.microsperma(Teijsm.et Binnend.)Nielsen [A.microsperma Teijsm.et Binnend.;A.pavonina auct.non L.]

採收和儲藏:秋季果熟時採摘果實,打下種子,晒乾。

【原形態】 海紅豆 落葉喬木,高5-20m。嫩枝微被柔毛。二回羽狀複葉,具短柄;葉柄和葉軸被微柔毛,無腺體;羽片3-5對,小葉4-7對,互生,長圓形或卵形,長2.5-3.5cm,寬約1.5-2.5cm,先端圓鈍,兩面均被微柔毛。總狀花序單生於葉腋或在枝頂排成圓錐花序,被短柔毛;花小,白色或淡黃色,有香味,具短梗;花萼長不足1mm,與花梗同被金黃色柔毛;花瓣5,披針形,長2.5-3mm,無毛,基部稍合生;雄蕊10枚,與花冠等長或稍長;子房被柔毛,幾無柄,花柱絲狀,柱頭小。莢果狹長圓形,盤旋,長10-20cm,寬1.2-1.4cm,開裂後果瓣旋卷;種子近圓形至橢圓形,長5-8mm,寬4.5-7mm,鮮紅色,有光澤。花期4-7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多生於山溝、溪邊、林中或栽培於庭園。

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 種子呈闊卵形或橢圓形,長5.5-8mm,表面鮮紅色,光亮,一端右見種臍。

【化學成份】 海紅豆種子含豆甾醇(stigmasterol),豆甾醇葡萄糖甙(stigmasterol glucoside),衛矛醇(dulcitol),多糖(polysaccharide)及蛋白酶抑制劑(protease inhibitor)和8種胰蛋白酶同效抑制劑(trypsin isoinhibitor)DE1-DE8,種仁中含衛矛醇,豆甾醇葡萄糖甙,a-菠菜甾醇(a-spinasterol),β-谷甾醇及豐富的蛋白質(protein),脂肪酸有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二十四烷酸(lignoceric acid),二十八碳烯酸(octacoseno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二十碳烯酸(eicosenoic acid),種子油中還含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而種子油中總結合脂肪酸的50%以上為亞油酸(linoleic acid),還含少量亞麻酸(linolenic acid),另外,海紅豆木質部分中含有洋槐黃素(robinetin),查耳酮(chalcone),紫鉚花素(butein),福建素(ampeloptin),二氫洋槐黃素(dihydrorobinetin),2,4-二羥基苯甲酸(2,4-dihydroxybenzoic acid),樹皮中含有葡萄糖(glucose),刺囊酸(echinocystic acid),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及它們的葡萄糖皂甙和豆甾醇葡萄糖甙,根中則含有齊墩果酸和刺囊酸,葉子中含有二十八醇(octacosanol),衛矛醇,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 glucoside)和豆甾醇。

【藥理作用】 海紅豆的提取物對兔胰腺總蛋白水解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對人胰腺的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總蛋白水解酶有較強的抑制作用,而對牛的蛋白酶的抑制作用較弱。

【性味】 微苦、辛;微寒;有小毒

歸經】 肺;心;脾經

【功效與作用】 疏風清熱燥濕止癢,潤膚養顏。主面部黑斑痤瘡,皶鼻,頭面游風,花斑癬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研末塗。

【各家論述】 《海藥本草》:主人黑皮黯,花癬.頭面游風,宜入面藥及澡豆。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海紅豆」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