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根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水仙根 | 中藥圖典 |
水仙根 Shuǐ Xiān Gēn |
|
---|---|
別名 | 水仙球根、水仙頭 |
功效作用 | 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主癰疽腫毒;乳癰;瘰癧;痄腮;錢骨梗喉 |
英文名 | Bulb of Chinese Narcissus |
始載於 | 《本草綱目》 |
毒性 | 有毒(一說無毒) |
歸經 | 心經、肺經 |
藥性 | 寒 |
藥味 | 辛、苦 |
水仙根
(《綱目》)
【來源】為石蒜科植物水仙的鱗莖。
【採集】春、秋採挖較佳。將根頭挖起後,截去苗莖、鬚根,洗淨泥沙,用開水潦後,晒乾;或縱切成片,晒乾。
【藥材】鱗莖呈圓形,或微呈錐形,直徑約4~5厘米。外面包裹一層棕褐色的膜質外皮,扯開後,內心為多數相互包裹的黃白色瓣片(鱗葉)。質地輕,無甚氣味。以個大、內心充實者為佳。
【化學成分】含偽石蒜鹼、石蒜鹼、多花水仙鹼、漳州水仙鹼等多種生物鹼。水仙生物鹼有一定的抗癌和抗病毒活性。 同屬植物白水仙鱗莖中含白水仙胺、石蒜鹼、多花水仙鹼、雪花蓮胺鹼、石蒜胺鹼及偽石蒜鹼。
【抗腫瘤作用】水仙總生物鹼20~30毫克/公斤腹腔注射對大鼠Jensen肉瘤;小鼠Crocker肉瘤及艾氏腹水癌均有明顯療效。
【炮製】《本草會編》:"五月初收根,以童尿浸一宿,晒乾,懸火暖處。"
【性味】①《綱目》:"苦微辛,滑寒,無毒。"
②《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寒,有毒。"
【歸經】《本草再新》:"人心、肺二經。"
【功用主治】治癰腫瘡毒,蟲咬,魚骨哽。
①《綱目》:"治癰腫及魚骨哽。"
②《本草再新》:"治癰疽瘡毒,排膿消腫,解熱,去風,療百蟲咬傷。"
③《嶺南採藥錄》:"取頭部搗爛,敷治乳癰;又治一切毒癰疽,搗爛敷之,能散毒。"
④《四川中藥志》:"治耳前後腫,頰腫。"
【用法與用量】外用:搗敷或搗汁塗。
【宜忌】本品有毒,不宜內服。
|
出自A+醫學百科 「水仙根」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6%B0%B4%E4%BB%99%E6%A0%B9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水仙根」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