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根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棕櫚根
Zōnɡ Lǘ Gēn
別名 棕樹根
功效作用 收效止血;澀腸止痢除濕消腫解毒。主吐血便血崩漏帶下痢疾淋濁水腫關節疼痛瘰癧;流注;跌打腫痛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拼音名】 Zōnɡ Lǘ Gēn

【別名】 棕樹根

【來源】 藥材基源:為棕櫚科植物棕櫚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rachycarpusfortunei(Hook.)H.Wendl.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挖,挖根,洗淨,切段晒乾或鮮用。

【原形態】 棕櫚,常綠喬木,高達10m。莖桿圓柱形,粗裝挺立,不分枝,徑約20cm,殘留的褐色纖維狀老葉鞘層層包被於莖桿上,脫落後呈環狀的節。葉簇生於莖頂,向外展開;葉柄堅硬,長約1m,橫切面近三角形,邊緣有小齒,基部具褐煞費苦心纖維狀葉鞘,新葉柄直立,老葉柄常下垂;葉片近圓扇狀,直徑60-100cm,具多數皺摺,掌狀分裂至中部,有裂片30-50,各裂片先端淺2裂,上面綠色,下面具蠟粉,革質。肉穗花序,自莖頂葉腋抽出,基部具多數大型鞘狀苞片,淡黃色,具柔毛。雌雄異株雄花小,多數,淡黃色,花被6,2輪,寬卵形,雄蕊6,花絲短,分離;雌花花被同雄花,子房上位,密被白柔毛,花柱3裂。核果球形或近腎形,直徑約1cm,熟時外果皮灰藍色,被蠟粉。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栽培於村邊、溪邊、田邊、丘陵地或山地。

資源分布:長江以南各地多有分布。

化學成份】 地下部分含薯蕷皂甙(dioscin),和甲基原棕櫚皂甙 B(methyl proto-ph)。

【藥理作用】 棕櫚根注射液有抑制生育的作用,棕櫚根醇提液(2g生藥/ml),結合石門穴注射,雌性小鼠每隻ml,每日2次,共3次。結果小鼠在穴位注藥後2-6個月受孕,平均推遲了6個懷孕周期(正常小鼠懷孕周期以20d左右計算);小鼠出生後發育正常。棕櫚根煎劑(2g/ml)腹腔注射除0.2ml劑量組小鼠存活外,0.3ml、0.5ml及石門穴注射0.5ml,均引起豎毛、抽搐等死亡。而棕櫚根醇提液注射0.5ml,未見毒性反應

【性味】 味苦;澀;性涼

【功效與作用】 收效止血;澀腸止痢除濕消腫解毒。主吐血便血崩漏帶下痢疾淋濁水腫關節疼痛瘰癧;流注;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棕櫚根」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