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樹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柏樹葉
Bǎi Shù Yè
別名  
功效作用 涼血止血斂瘡生肌。主吐血血痢痔瘡;癩瘡;燙傷;刀傷;毒蛇咬傷
英文名  
始載於 分類草藥性
毒性 無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柏樹葉 (《分類草藥性》)  

目錄

簡介

來源

為柏科植物柏木的枝葉。

採集

全年可采,剪取枝葉,陰乾。

藥材

枝葉呈樹枝狀。

葉細小鱗片形,先端銳尖,緊密貼生於小枝上,但在較大的枝上,葉尖不緊貼而成刺狀突出;葉面黃綠色或灰綠色;小枝棕褐色。 質脆,易斷。 氣淡,味澀。

性味

①《分類草藥性》:苦澀。

②《重慶草藥》:味苦辛,性溫,無毒。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4錢;或研末。

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

藥材基源

為柏科植物柏木的枝葉。  

植物形態

柏木,又名:香柏(《三輔舊事》),香扁柏、垂絲柏、掃帚柏、白木樹、密密松、扁柏、垂柏、柏青樹、宋柏。

常綠喬木,高可達20米,直徑可達1米。 樹皮平滑,灰褐色,枝條下垂。 葉鱗片狀,交互對生,緊貼枝上,呈卵狀三角形,生於幼樹或老樹壯枝上的呈線形或錐形,3或4枚輪生而廣展,先端長尖稍開展。 花小,單性,同株,頂生;雄花序黃色,對生成橢圓形,雄蕊通常8。 球果木質,球形,具短柄,直徑8~12毫米,褐色,鱗片8,盾狀,鑷合狀排列,背面有短尖的小凸體,每鱗片具種子3。 種子卵形,稍有翅。

花期4~5月。

果期6~9月。

生於山坡,公路旁、古墓和廟宇等處常栽培。

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本植物的果實(柏樹果)及樹榦滲出的樹脂(柏樹油)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主治與功效

吐血,血痢,痔瘡燙傷

①《分類草藥性》:和血。

腸風痔腫,痢疾,吐血;兼塗小兒肥瘡。

②《重慶草藥》:止血生肌,治刀傷。

③《廣西藥植名錄》:治咳血,心氣痛,筋縮症。  

選方

治吐血

柏樹子、柏樹葉。

打粉,兌酒吃,每次錢。

治小兒肥瘡

柏樹嫩葉打粉(或煅打粉),調油塗(洗淨後塗)。

治刀傷

柏樹嫩葉,嚼爛敷。

蛇傷(目光復視)

柏樹葉二兩,香附全草二兩。 米泔水煎洗傷口。 (江西《草藥手冊》)

治燙傷

柏葉搗汁搽。( 江西《草藥手冊》)  

生藥材鑒定

1.性狀鑒別 小枝扁平,棕褐色。葉細小,鱗片形,交互對生在小枝上,葉片先端銳尖,不緊貼生於枝上,而成刺狀突起,手觸時有刺感,葉面黃綠色或灰綠色。質脆,易斷。氣淡,味澀。以枝葉嫩、色深綠者為佳。

2.顯微鑒別 柏樹葉與側柏葉主要區別為,表皮皮層有較多的含棕色物質的細胞,轉輸管胞的具緣孔少、草酸鈣結晶主要少砂晶,偶見片狀或柱狀結晶。

3.理化鑒別 取本品粗粉3g,加甲醇30ml,置水浴上迴流30min。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5%碳酸鈉15ml溶解,用水飽和正丁醇提取2次,每次ml,再用稀鹽酸調節Ph至3-4,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ml,合併醚液揮干,殘渣用甲醇2ml溶解,作供試液。另取槲皮素適量,以甲醇溶解作對照液用。分別取上液10μl,點於同一矽膠GF/254薄層板上,以四苯:乙酸乙酯:甲酸(5:4:1)展開,置紫外燈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色斑。  

臨床運用

治吐血

柏樹子、柏樹葉。打粉,兌酒吃,每次錢。

治小兒肥瘡

柏樹嫩葉打粉(或煅打粉),調油塗(洗淨後塗)

關於「柏樹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