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缺香茶菜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擬缺香茶菜
Nǐ Quē Xiānɡ Chá Cài
別名 野紫蘇
功效作用 祛風活血解毒消腫。主感冒頭痛風濕痹痛;跌打瘀腫骨折外傷出血毒蛇咬傷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目錄

植物

基本信息

所屬卷:Rabdosia (Blume) Hasskarl

所屬科:Labiatae

中文名:擬缺香茶菜

其它中文名:野紫蘇(四川)。

文獻來源:Rabdosia excisoides (Sun ex C. H. Hu ) C. Y. Wu et H. W. Li (1975).

Plectranthus excisus auct. non Maxim. : Forbes et Hemsl. (1890); Dunn (1915); Pl. excisoides Sun ex C. H. Hu (1966 ) * .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橫走,木質,略增粗或呈疙瘩狀,粗可達2厘米,其上密生纖維狀鬚根。莖直立,多數,高(0.3-)0.5-1(-1.5)米,四棱形,具四槽,下部變無毛,上部被短柔毛,有時上部有分枝。莖葉對生,寬橢圓形或卵形或圓卵形,長(2.5-)5-7厘米,寬(2-)3.5-5.5厘米,先端銳尖狀尾形,基部寬楔形或平截,驟然漸狹下延,邊緣具不整齊的鋸齒狀牙齒,堅紙質,上面暗綠色,沿脈上被微柔毛,余部疏被糙伏毛小硬毛,下面淡綠色,僅沿脈上疏被短柔毛,余部無毛,側脈約3對,在上面凹陷,下面明顯凸起,平行細脈兩面多少明顯;葉柄長1—5厘米,上部具寬翅。總狀圓錐花序頂生或於上部莖葉腋生,長6-15厘米,由3(-5)花的聚傘花序組成,聚傘花序具長2-5毫米的梗,花柄長2-6毫米,與花梗、序軸均密被微柔毛;苞葉葉狀,向上漸變小,近無柄,苞片小苞片線形,長1-3毫米;花萼鐘形,長達3.5毫米,外被短柔毛,內面無毛,齒5,明顯3/2式二唇形,裂至中部或以下,上唇三齒,齒三角形,具刺尖,下唇二齒,靠近,長三角形,具刺尖,果時花萼明顯增大,長達7毫米,肋及邊緣脈明顯凸起,上唇三齒外反,下唇二齒平伸;花冠白、淡紅、淡紫至紫藍色,長約10毫米,外疏被短柔毛及腺點,內面無毛,冠筒長約6毫米,基部上方淺囊狀,至喉部寬達3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外反,長約3毫米,寬達5毫米,先端具相等4圓裂,下唇近圓形,長寬約4毫米,內凹;雄蕊4,下傾,內藏,花絲扁平,中部以下具髯毛;花柱絲狀,內藏或微伸出,先端相等二淺裂;花盤環狀。成熟小堅果近球形,徑約1.5毫米,褐色,無毛。  

生長分布

產滇東北(鎮雄),海拔1200—3000米的草坡、路邊、溝邊、荒地、疏林下。我國四川、湖北西部亦有分布。  

藥材

功效分類:祛風活血藥;解毒消腫

性味:味辛;苦;性平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擬缺香茶菜的全草。

主治:感冒頭痛風濕痹痛;跌打瘀腫;骨折外傷出血毒蛇咬傷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700-3000m的草坡、路邊、溝邊、荒地、疏林下。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收,扎把晒乾。

資源分布:分布於湖北、四川、雲南等地。

關於「擬缺香茶菜」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