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醫學/產科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醫學電子書 >> 《急診醫學》 >> 婦產科急診 >> 陰道出血 >> 產科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
急診醫學 |
|
|
一、病理生理
創傷性分娩、感染等因素可使內皮細胞破壞,引起血小板的聚合及纖維蛋白的產生,同時激活Ⅻ因子、內源性凝集系統及纖維蛋白溶酶,繼之激活纖溶系統,不僅使受損部位,而且全身的凝集過程都可發生異常。過多的纖維蛋白溶酶可降解纖維蛋白原,Ⅴ、Ⅷ、Ⅸ、Ⅺ因子,補體,血漿蛋白及某些激素。纖維蛋白-纖維蛋白原的裂解產物(FSP)不僅可干擾纖維蛋白單體的聚合,且抑制了以血小板為主的初級凝集過程。纖維蛋白聚合沉積於微血管床,干擾毛細血管的循環,引起組織缺氧及缺血性壞死。血小板纏繞於纖維蛋白之中,其清除率增加而發生血小板減少。纖維蛋白分解,纖維蛋白溶酶激活了以補體為介質的細胞破壞及其他免疫現象。感染的內毒素還可激活激肽系統,過多的緩激肽造成低血壓,血管通透性增加。
妊娠第4~6月,血漿纖維蛋白原增加,臨產前可高達400~600mg%,Ⅶ、Ⅹ因子可為正常的120%~180%,Ⅷ因子可增加1倍;妊娠第7~9月,凝血時間、凝血酶時間、部分凝血激酶時間縮短,孕婦處於高凝狀態。加上孕期纖溶性降低,有易發生DIC的傾向。
二、產科DIC的診斷與治療
(一)診斷 產科某些疾病,如先兆子癇、子癇、胎盤早期剝離、羊水栓塞、胎死宮內、高張鹽水引產、感染等常易並發DIC。
在有上述合併症伴有多處出血時應懷疑急性DIC,尤其是與失血不成比例的持續低血壓,及發生腎功能衰竭時,更應考慮DIC的存在。
產科更多見的是慢性DIC,很少大量出血,常為齒齦及粘膜出血,發生青紫瘀斑,病人常能代償,確診需作實驗室檢查,最敏感的變化是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ATⅢ抑制凝血酶的產生,當體內有一系列凝血機制激活時,ATⅢ的消耗增加,且活性降低,對過度凝集的敏感性亦增加。
纖維蛋白肽(FibrinopeptideA,FPA)是纖維蛋白分裂的第一個肽類半壽期為3min,它可準確地反映出過多的纖維蛋白的產生,慢性DIC時FPA常常明顯增加,還可伴有凝血酶原時間異常,部分凝血激酶時間縮短,血小板減少,FSP增加等變化。
(二)治療 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去除引起DCI的原因。②補充血容量,以糾正低血壓、低灌注的狀況。③少數病人對補充凝集成分有效,如干凍血漿、血小板、冷藏血。
若出血不嚴重,在上述治療開始後可以觀察4h,一方面可了解治療結果,另外可作更多的實驗室檢查來明確病人的情況。經治療DIC仍不能糾正時,要考慮肝素治療。肝素治療時循環系統必須完整,若無ATⅢ,肝素則無效。若ATⅢ活性高於70%,小量肝素治療(即2500~5000u,8~12h)許多病例均可有效,低量肝素的療效可從臨床及實驗室檢查兩方面看出。此外ATⅢ的濃縮劑現已成功地用於治療產科急性DIC。少數病人在上述處理後,仍有繼發於纖溶而出血,可考慮抗纖溶藥物,如6氨基已酸。
三、妊娠引起的DIC
(一)先兆子癇、子癇 是產科DIC最常見的原因,但僅有少數先兆子癇、子癇發生,並非所有這類病人均有明顯的凝血機制異常,如血小板減少,FSP增加,凝血酶原、部分凝血激酶時間異常,但可有慢性凝集異常的表現:①腎臟發現有纖維蛋白或纖維蛋白樣物質形成,腎小球內皮細胞的增殖,肝臟活檢亦發現有纖維蛋白樣物質。②ATⅢ活性降低,Ⅷ因子消耗增加,出現在臨床症状開始之前。③血小板存活期縮短。④以纖維蛋白肽為表現的纖維蛋白的產生增加。⑤纖溶活性降低。
而上述變化在有慢性高血壓的未孕婦女並不存在。對先兆子癇的病人需追查ATⅢ及血小板計數,因有血栓栓塞的危險,術後這些病人可考慮用小量肝素來預防。
(二)胎盤早期剝離 是產科急性DIC最常見的原因,不僅大量消耗了各種凝集成分,也激活了纖維蛋白及纖溶系統,血小板下降,ATⅢ活性減少,纖維蛋白肽A、纖維蛋白單體增加,與胎盤早剝的程度有一致的關係,胎盤早剝一發生,FSP就開始增加,部分剝離後FSP更增高,在完全剝離後FSP達最高峰,以後下降。FSP的升高與產後出血亦有高度相關關係。
治療主要是排空子宮,有效地維持循環,很少需要補充凝集成分。
(三)感染性流產 許多感染性流產,幾乎全部有感染性休克的病例均有凝血異常,DIC伴有各種程度的纖溶。可能由於細菌內毒素的作用,引起內毒素、血管內皮細胞、血小板及補體相互作用的反應,這些反應導致組胺、激肽、5羥色胺的釋放,引起血壓下降、組織缺氧、酸中毒。血管舒緩素產生的多少直接與休克的嚴重程度成正比。休克加重DIC,凝集過程中,激肽激活,纖維蛋白使微血管床閉塞,引起組織嚴重灌注不良,腎功能衰竭及呼吸窘迫症候群常是病人致死的原因。
治療除大量抗生素及手術清理宮腔外,對肝素的應用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肝素可減少繼續休克的危險,可以增加這類病人的存活率,並可以減少可溶性纖維蛋白單體的濃度,防止纖維蛋白的進一步產生。但有人也認為用肝素無利,尚需研究。若用肝素可給予5000u,8~12h一次。
(四)胎死宮內 胎死存於宮內約3~4周,實驗室檢查常常開始表現出異常。甚至胎死1周就可有纖維蛋白肽A(FPA)增加。檢查病人可發現有低纖維蛋白原血症,纖維蛋白溶酶原減少,ATⅢ減少,FPA增加及血小板減少。死胎可釋放凝血激酶進入母體循環,引起慢性DIC的發生。治療首選肝素,5000~100000u,每12h給藥1次,一般不延長部分凝血激酶時間。肝素隨孕期的進展其清除率增加,因此可考慮增加劑量,直至FPS下降,血漿纖維蛋白原上升。此時,分娩死胎為宜。
(蓋銘英)
參考文獻
[1]Weiner CP:The obstetric patient and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coagulation.Clinics In Peri-natology.1986;13:705
[2]Weiner CP:Obstetric coagulopathies.Clinic Obs & Gyn1985;28:1
[3]Hoger EO:Antepartum Bleeding.i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r ObstetricEmergencies.edit-ed by H E Fadel.Menlo park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Company,Inc,1982;p43~61
[4]Prichard JA,Macdonald PC:Obstetric Hemorrheage.in Williams Obstetrics 16thedition edited by Prichard J A and Macdonald P C,New YorkAppleton-Century-Crofts,1980;P859~891
產後出血 | 腫瘤所引起的陰道出血 |
關於「急診醫學/產科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