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苞柊葉根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尖苞柊葉根
Jiān Bāo Zhōnɡ Yè Gēn
別名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主感冒發熱肝炎痢疾小便赤痛;口腔潰爛;吐血衄血血崩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拼音名】 Jiān Bāo Zhōnɡ Yè Gēn

【來源】 藥材基源:為竹芋科植物尖苞柊葉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rynium placentarium(Lour.)Merr.[Phyllodes placentarium Lour]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鮮用或切片晒乾。

【原形態】 尖苞柊葉,多年生草本,高1-2m。葉基生;葉柄長約30cm;葉枕長2-3cm;葉片長圓狀被針形或卵狀被針形,長30-55cm,寬12-20cm,先端漸尖,基部鈍圓,兩面均無毛。頭狀花序無總花梗,自葉鞘生出,近球形,直徑3-5cm,稠密,由4-5或更多之小穗組成;外面的苞片淡黃色,長圓形,長2-2.5cm,寬7-10mm,先端有硬尖頭,內藏小花1對;花白色,長約2cm;萼片披針形,長約5mm,無毛;花冠管長約8mm,裂片橢圓形,長約5mm,寬約2mm;外輪退化雄蕊倒卵形,長約5mm,內輪的較短;子房無毛或先端被小柔毛,僅1室發育,另2室的胚珠退化。果長圓形,長約1.2cm,外果皮薄,內有種子1顆。種子橢圓形,長8-10mm,被紅色假種皮。花期2-5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000m以下的山谷、林下陰濕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 味甘;淡;性微寒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主感冒發熱肝炎痢疾小便赤痛;口腔潰爛;吐血衄血血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尖苞柊葉根」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