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花蘇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小白花蘇
Xiǎo Bái Huā Sū
別名 乾草、小白花草
功效作用 健脾消積;清熱利濕。主小兒疳積食欲不振黃疸水腫小便淋瀝
英文名 Herb of Big Striga
始載於 雲南中草藥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中藥大辭典》:小白花蘇

【出處】 《雲南中草藥

【拼音名】 Xiǎo Bái Huā Sū

【來源】 為玄參科植物大獨腳金全草。夏、秋採集。切碎晒乾。

【原形態】 一年生草本,簇生或單生,高20~50厘米。莖直立,一般不分杖或少分枝。葉疏少,生於下部的對生或近互生,生於上部的互生,葉片線形,長1~2.5厘米,寬O.2~0.3厘米。稀疏的穗狀花序頂生,梢端花漸密集;小花紫藍色或白色。蒴果,瓶形,萼宿存。種子多數。

【生境分布】 常寄生於其它植物的根上。分布雲南、廣西等地。

【性味】 淡、涼。

【功效與作用】 清熱滲濕,利尿。治膀胱炎尿道炎腎炎黃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小白花蘇

【出處】 出自《雲南中草藥》

【拼音名】 Xiǎo Bái Huā Sū

【英文名】 Herb of Big Striga

【別名】 乾草、小白花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大獨腳鑫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triga masuria (Ham. Xe Benth.) Benth.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切碎,晒乾。

【原形態】 大獨腳金 一年生草本,高20-60cm。全株被剛毛。莖直立,一般不分枝或少分枝,四棱形。葉生於下部的對生或近互生,上部的互生;葉片全部線形,長2-3cm,寬0.2-0.3cm。花單生,少在莖頂端集成穗狀花序;花萼長約1cm,果期增大,具15條棱,裂片幾乎與筒部等長,條狀橢圓形;花冠粉紅色、白色或黃色,花冠筒長近2cm,近先端向前彎曲,上唇短於下唇的一半,叉狀凹缺;雄蕊4,二強,內蒙。蒴果卵圓狀,長約6mm。花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草地及雜木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蘇、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 味甘;淡;性涼

【功效與作用】 健脾消積;清熱利濕。主小兒疳積食欲不振黃疸水腫小便淋瀝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小白花蘇」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