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家族性複發性血尿症候群
A+醫學百科 >> 小兒家族性複發性血尿症候群 |
家族性複發性血尿症候群(familial recurrent hematuria syndrome)又稱家族性再發性血尿、良性家族性血尿、家族性血尿症候群。以反覆血尿、腎功能正常和陽性家族史為臨床特點,病理特點為腎小球基底膜變薄。
目錄 |
小兒家族性複發性血尿症候群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家族性複發性血尿症候群一般以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為主,部分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二)發病機制良性家族性血尿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闡明。多數學者認為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遺傳基因定位於第2號染色體COL4A3/COL4A4區域,該區域為編碼Ⅳ型膠原α3和α4鏈的基因。由於Ⅳ型膠原合成障礙,導致腎小球基底膜成熟不完全而變薄,可能是致病的直接原因。對部分腎小球基底膜變薄是否能診斷為TBMN,目前仍有爭論,有人認為腎小球基底膜部分變薄也可診斷為TBMN,但大多數學者認為TBMN時其腎小球基底膜為瀰漫性變薄,部分變薄是由於切片的角度不同所致。除了腎小球基底膜瀰漫性變薄外,電鏡下還可見基底膜呈節段性多層狀結構和電子透亮的絮狀樣改變,節段性腎小球上皮細胞足突融合。系膜區、毛細血管襻一般無電子緻密物沉積。
正常腎小球基底膜的厚度:各家報導不一。成人通常在310~380nm之間,小兒可隨各年齡組不同而不同。1歲時平均為220nm(100~340nm),以後隨年齡增長至7歲左右腎小球基底膜平均厚度達到310nm(180~380nm)。一般認為瀰漫性基底膜厚度<200~220nm為診斷薄基底膜腎病的標準,最薄的基底膜可到110nm,約為正常人基底膜厚度的1/3~1/2。
小兒家族性複發性血尿症候群的症状
[症状]
1.腎外表現 一般TBMN患兒無腎外表現,有報導說約有10%的TBMN患兒有耳聾,聽力檢查顯示為高頻區聽力障礙,但不同於Alport症候群,TBMN的耳聾多較輕且不進行性加重。
2.血尿 持續性鏡下血尿,部分病人可有發作性肉眼血尿;部分患兒除血尿外,可伴有尿蛋白、高血壓,極少數病兒可發展至腎功能不全。
本症候群臨床特點是持續性鏡下血尿伴複發性肉眼血尿,後者常誘發於上呼吸道感染並可能與劇烈運動有關。長期持續血尿而腎功能幾乎正常,或者有輕度降低。這種非進行性複發性血尿,不僅見於家族性,還有散發性病例。
[診斷]
家族史進行家系調查和觀察臨床表現呈良性過程,長期追蹤而病情穩定。還需要進行檢查。
1.腎活檢 腎活檢是惟一的確診手段。電子顯微鏡下局部腎小球基底膜可變薄甚至斷裂。可見灶性腎小球硬化和腎小管萎縮。光學顯微鏡下完全正常,但腎小囊內可見到紅細胞。免疫熒光鏡檢查無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沉著,這一點可與其他腎小球腎炎相鑒別。
良性家族性血尿的診斷主要依靠腎組織電子顯微鏡超微結構檢查。凡單純性血尿,特別是持續鏡下血尿而腎功能和血壓正常,家族中有鏡下血尿病史者,應高度懷疑。
2.化驗檢查 尿鏡下檢查注意發現管型,以助除外腎實質病變所致的血尿。24h尿蛋白定量正常或只含少量蛋白。其他化驗檢查正常。
小兒家族性複發性血尿症候群的診斷
小兒家族性複發性血尿症候群的檢查化驗
(1).光鏡 沒有明確的具有診斷意義的病理改變,大多病例腎小球、腎小管間質正常。有部分病例有腎小球系膜細胞及基質輕度增生,個別有球性硬化。
(2).電鏡 電鏡檢查是診斷該病的惟一最重要的依據。電鏡下可見腎小球基底膜瀰漫性變薄。
2.尿液檢查主要為血尿,少數可有少量尿蛋白。
3.免疫熒光 通常為陰性,偶見有IgM和(或)C3在系膜區沉積,但強度一般較弱。
小兒家族性複發性血尿症候群的鑒別診斷
本症候群須和各種血尿相鑒別,尤其是再發性血尿(IgA系膜腎病) 、Alport症候群、外科性血尿(如結石、結核、腫瘤等)和泌尿系感染時血尿相鑒別。
1.Alport症候群 Alport症候群又稱為遺傳性腎炎、家族性腎炎及遺傳性進行性腎炎。
本病主要遺傳方式是x-連鎖顯性遺傳,致病基因定位在X染色體長臂中段,故遺傳與性別有關,母病傳子也傳女,父病傳女不傳子。多在10歲前發病,血尿(變形紅細胞血尿)為突出和首發表現,間斷或持續性肉眼或鏡下血尿,多在排特異性上呼吸道感染、勞累或妊娠後加重是。腎功能呈慢性進行性損害,男性尤為突出,常在20-30歲時進入終末期腎衰。常伴高頻性神經性耳聾。10%-20%的患者有眼部病變,包括:近視、斜視、眼球震顫、圓錐形角膜、角膜色素沉著、球形晶體、白內障及眼底病變。本病目前尚無特效治療,避免感染、勞累和妊娠及損傷腎臟的藥物。一旦腎功能不全,應限制蛋白及磷入量,並積極控制高血壓,防止後天因素加速病變進展。
常有進行性腎功能減退,常伴神經性耳聾和眼部異常。如果家系內有腎功能不全者或聽力障礙患者,則支持Alport症候群之診斷。可靠的鑒別診斷要點是腎組織病理檢查,Alport症候群可見有多種病理改變。腎間質,特別是皮髓質交界下,可易見泡沫細胞有助於Alport症候群的診斷,電鏡下可見腎小球基底膜(GBM)增厚並呈多層結構,可形成網狀,內含緻密顆粒。部分Alport症候群GBM厚度不均一,粗細鑲嵌,這些特點可與良性家族性血尿相鑒別。但是少數的Alport症候群GBM呈瀰漫性變薄,腎功能早期呈良性過程,此類病例尤其應與之鑒別。應用抗Ⅳ型膠原非膠原區(NCl)的單抗或抗腎抗體進行免疫組化或免疫熒光檢測,可發現Alport症候群陰性,而良性家族性血尿為陽性。
2.IgA腎病 又稱 Berger病,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腎小球腎炎,多發於兒童和青年,發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變特點是腎小球系膜增生,用免疫熒光法檢查可見系膜區有IgA沉積。
臨床上常表現為「咽炎性血尿」,也可伴有蛋白尿,甚至腎病症候群樣改變。鑒別主要依靠腎活檢。IgA腎病病理主要表現為以IgA系膜區沉積為主的系膜增生性腎炎改變,而良性家族性血尿免疫熒光檢查通常為陰性。但近年來有報導薄基底膜腎病(良性家族性血尿)合併IgA腎病。一般而言,TBMN主要表現為持續鏡下血尿。而肉眼血尿少見,也很少出現尿紅細胞管型,IgA腎病可表現為反覆肉眼血尿及紅細胞管型。因此,TBMN與IgA腎病鑒別要綜合臨床與病理兩個方面考慮。
3.外科性血尿 可通過病史、體檢、化驗及尿路影像學檢查進行鑒別診斷。
小兒家族性複發性血尿症候群的併發症
極少數患兒可發展至腎功能不全 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腎小球嚴重破壞,使身體在排泄代謝廢物和調節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等方面出現紊亂的臨床症候群後群。分為急性腎功能不全和慢性腎功能不全。預後嚴重,是威脅生命的主要病症之一。
小兒家族性複發性血尿症候群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一) 預防
避免感染和過度勞累,加強對少數有高血壓患兒的控制,避免不必要的治療和腎毒性藥物的使用。
(二)預後
本病徵的腎功能無明顯損害,因此預後良好。
小兒家族性複發性血尿症候群的西醫治療
參看
關於「小兒家族性複發性血尿症候群」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