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菇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大紅菇
Dà Hónɡ Gū
大紅菇
別名 蘑菇、紅菇、朱菇
功效作用 養血逐瘀祛風。主血虛萎黃;產後惡露不盡;關節酸痛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福建多山,自然條件非常有利於野生食用菌的生長,其中以特產於福建(閩中、閩西和閩北)的大紅菇最著名。

形態特徵:子實體一般大型。菌蓋直徑6-16cm,扁半球形,後平展而中部下凹,濕時粘,深莧菜紅色、鮮紫紅或暗紫紅色,邊緣平滑或有不明顯條紋。菌肉白色,味道柔和。菌褶等長或幾乎等長,少數在基部分叉,褶間有橫脈,直生或近延生,乳白色後淡赭黃色,褶之前緣常常帶紅色。菌柄近圓柱形,長3.5-13cm,粗1.5-3.5cm,白色,常於上部或一側帶粉紅色,或全部粉紅色而向下漸淡。孢子印黃色。孢子淡黃色,近球形,有小刺或組成棱紋或近網狀,8-10.9μm×7-9.7μm。褶側囊體近梭形,67-123μm×9-15μm。經濟價值:可食用。個體大,分布廣,產量大,便於收集利用。但要注意與毒紅菇(r.emetica)的區別,這後種個體小,菌褶一般等長,白色,窄,菌柄較細。本菌可藥用,製成「舒筋散」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適、四肢抽搐。大紅菇是樹木的外生菌根菌,與樹木形成菌根。

大紅菇

【別名】蘑菇

【來源】真菌擔子菌傘菌目紅菇科大紅菇russula alutacea (pers.) fr.,以子實體入藥。

【生境分布】夏秋兩季雨後,生混交林及闊葉林內地上,與某些闊葉樹種形成菌根。分布於河北、陝西、甘肅、江蘇、安徽、福建、雲南。

性味歸經】淡,溫。

【功能主治】追風,散寒,舒筋,活絡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關於「大紅菇」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