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七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墨七
Mò Qī
別名 獨兒七、活血蓮、鞘葉烏頭、筍尖七、活血連、涼水渣子、血散七、龍鬍子、土莎蓮、一口血
功效作用 行氣止痛活血調經。主治胃痛月經不調跌打損傷骨折腫痛等症。
英文名 Root of Sheathed Monkshood
始載於 貴州民間藥物
毒性 小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目錄

簡介

【別名】活血連、涼水渣子、血散七、龍鬍子、土莎蓮、一口血、獨兒七、筍尖七.

【漢語拼音】mo qi

【英文名】Root of Sheathed Monkshood.

【拉丁名】Radix Aconiti Vaginati.

【形態】詳見聚葉花葶烏頭或花葶烏頭條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挖,洗淨,晒乾。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花葶烏頭或聚葉葶烏頭的根。  

中藥化學成分

花葶烏頭根含花葶烏頭寧(scaconine),花葶烏頭鹼(scaconitine),N-去乙醯花葶烏頭鹼(N-deacetylscacoitine)。  

各家論述

《藥學學報》(10:692,1965):治跌打損傷化痰止咳喘。外用擦無名腫毒。  

植物形態

1.花葶烏頭,多年生草本,高35-67cm。根近圓柱形,長約10cm直徑0.8cm。莖直立,稍密被反曲的淡黃色短尾。葉互生;基生葉3-4,有長柄,柄長13-40cm,基部有鞘;葉片腎狀五角形,長5.5-11cm,寬8.5-22cm,基部有鞘;葉片腎狀五角形,長5.5-11cm,寬8.5-22cm,基部心形,3裂稍超過中部,中央裂片斜扇形,急尖,稀漸尖,不明顯3淺裂,邊緣有粗齒,側裂片倒梯狀菱形,急尖,稀漸尖,不明顯3淺裂,邊緣有粗齒,側裂片斜扇形,不等2淺裂,兩面有短伏毛;莖生葉小,2-4,集中在近基部,有時不存在,葉柄長約達5cm,葉片長約2cm,或完全退化,葉柄鞘狀。總狀花序有15-40朵花;苞片生花梗基部。花兩性,兩側對稱萼片5,花瓣狀,藍紫色,外面疏被開展的微糙毛,上萼片圓筒形,高1.3-1.8cm,外緣近直,與向下斜展的下緣形成尖喙;花瓣2,距比瓣片長2-3倍,拳鄭,疏被短毛或無毛;雄蕊鑫數,無毛;心皮3,疏被長毛。蓇葖果,長0.8-1.3cm。種子多數,倒卵形,長約1.5mm,密生橫狹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2.聚葉花葶烏頭,本種形態與花葶烏頭相近,其主要區別在於:莖生葉3-5,最下部的莖生葉距莖基部6-20cm,其他莖生葉在花序之下密集,有發育的葉鞘,最上部的1-3葉的葉片極小,長0.5-2cm,或完全退化。萼片紫色,偶為黃色。  

功效分類

【功效分類】活血藥;止咳祛痰藥.

【功效】活血調經散瘀止痛.

【考證】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生藥材鑒定】1.性狀鑒別,根呈不規則圓柱形,多彎財,有時分枝,長5-10cm,直徑0.5-1cm。表面黑棕色,有多數縱、橫皺紋及鬚根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氣微,味辛、苦,微麻。 2.顯微鑒別,根橫切面:後生皮層為4-5列棕色木栓化細胞;皮層細胞6-7列,切向長條狀或不規則形;內皮層細胞凱氏點明顯。上、中下段均為單一管狀中柱。初生韌皮纖維群10餘束排列成一輪,每一束有10-20個纖維,纖維直徑8-20μm;篩管群近形成層處較明顯。形成層環狀。木質部束導管5-10列,徑向排列,導管直徑10-25μm。中央髓部為薄壁組織。 3.粉末特徵:澱粉粒細小,類圓形或類三角形,直徑4-16μm;臍點明顯,人字形或一字形。

【主治】月經不調跌打損作;骨折疼痛;風濕性關節痛胃痛;無名腫毒.

【選方】①治月經不調:活血連、趕血王各三錢。泡酒服。(《貴州民間藥物》)②治跌打損傷:活血連、見血飛赤芍各五錢。加水、酒各半煎服。(《貴州民間藥物》)

性味】味辛;苦;性溫;小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磨塗。

關於「墨七」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