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解剖學/頜面部的間隙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人體解剖學》 >> 頭部 >> 頜面部的間隙
人體解剖學

人體解剖學目錄

頜面部上、下頜骨與周圍的肌肉之間、或肌肉與肌肉、肌肉與器官之間,存在著一些潛在間隙,正常情況下,這些間隙中充填著疏鬆結締組織,有的間隙還有神經血管穿行,從而使相鄰的間隙彼此通連。當炎症感染時,可循此途徑蔓延,膿液也可潰破筋膜,擴散到鄰近的間隙。

一、咬肌間隙

咬肌間隙masseteric space(圖10-22、23)的前界為咬肌前緣與頰肌;後界為下頜支後緣及腮腺組織;上達顴弓下緣;下抵下頜骨下緣;內側界為下頜支的外面;外側界為咬肌及腮腺的深面。此間隙的前方緊鄰下牙槽的第三磨牙,在智齒冠周炎牙槽膿腫、下頜骨骨髓炎時,可擴散至此間隙。

此間隙的感染向前可擴至頰間隙;向下繞過下頜切跡可擴散至翼頜間隙和顳下窩;經顴弓深側可至顳窩;向下可擴散至頜下間隙,甚至向後下可擴散至腮腺,導致腮腺膿腫

二、翼頜間隙pterygomandibular space(圖10-22、23)

又稱翼下頜間隙,位於翼內肌與下頜支之間,其前界為顳肌及下頜骨冠突;後界為下頜支後緣與腮腺;內側界為翼肌及其筋膜;外側界為下頜支的內板及顳肌內面;上界為翼外肌;下界為下頜支與翼內肌相貼近的夾縫。

Gm7c79uu.jpg

圖10-21 舌咽神經分支

間隙內有舌神經下牙槽神經、下牙槽動、靜脈穿行,下牙槽神經阻滯術即將局麻藥物注入此間隙內。牙源性感染常累及此間隙。翼頜間隙的感染可向上擴散至顳下窩和翼齶窩;向內沿翼內肌後緣可擴散至咽旁間隙;向下可擴散至下頜後窩。有時可沿血管神經束向上經卵圓孔蔓延到顱腔

三、顳下間隙

顳下間隙infratemporal space(圖10-22、23)

位於翼下頜間隙的上方,前界為上頜骨的後面;後界為莖突及莖突諸肌;內側為蝶骨翼突外側板;外側界為下頜支上份及顴弓;上界抵蝶骨大翼顳下嵴顳下面;下界為翼外肌下緣平面。

此間隙在位置上處於頜面部諸間隙的中央,在間隙內有翼叢上頜動脈及其分支和上、下頜神經的分支通過,從而使顳下間隙與鄰近的翼頜間隙、頰間隙、咽旁間隙等相通,並可借眶下裂與眶腔、借卵圓孔和棘孔與顱內相通。因此顳下間隙的蜂窩組織炎很少單獨存在,常與相鄰間隙特別是翼頜間隙的感染同時存在。

四、咽旁間隙

咽旁間隙parapharyngeal space(圖10-22)

Gm7c7b5f.jpg

圖10-22 面側區的間隙(右側)

位於翼內肌、腮腺深部與咽側壁之間,呈倒立的錐體形。上抵顱底;下達舌骨平面;前界為翼下頜韌帶頜下腺上緣;後界為椎前筋膜。由莖突及莖突諸肌將此間隙分為前後二部。前部稱咽旁前間隙;後部稱咽旁後間隙。咽旁前間隙較小,咽升動、靜脈行於其中,內側有咽上縮肌齶扁桃體。齶扁桃體感染可侵及該間隙。咽旁後間隙較大,內有頸內動、靜脈及第Ⅸ-Ⅻ腦神經及頸深上淋巴結,此內容為腮腺床的結構。

咽旁間隙與翼頜間隙、顳下間隙、下頜下間隙咽後間隙相通。

32 舌咽神經 | 面深部的解剖步驟與方法 32
關於「人體解剖學/頜面部的間隙」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