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小腹墜痛
A+醫學百科 >> 產後小腹墜痛 |
盆腔淤血症候群表現為腰骶骨部疼痛及產後小腹墜痛,向下肢放射,久站及勞累後加重。
目錄 |
產後小腹墜痛的原因
根據其臨床表現,本病可歸屬於「婦人腹中痛」、「經行腹痛」、「產後腹痛」「帶下」等疾病的範疇。中醫對此病沒有具體明確的論述,但對它的症状的論述卻有許多,如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婦人雜病諸候》云:「小腹痛者,此由胞絡之間宿有風冷搏擊血氣,停結小腹,因虛發動與血相擊故痛;」宋代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亦云:「婦人腹中瘀血者,有月經痞濕不通,或產後余穢未盡,因而乘風取涼,為風冷所乘,血得冷則成瘀血也。」但均與血瘀有乏。瘀血留滯沖任胞宮,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虛無力推動血行,血行不暢,瘀阻經脈,氣滯血瘀,氣虛則見不勝勞累,神疲乏力,氣短,小腹、肛門墜脹;氣滯則見乳房脹痛,心煩易怒;瘀血阻滯,不通則痛,故見腰骶疼痛,性交後疼痛。總之,本病的病理基礎是氣虛血瘀兼有氣滯,氣虛為本,氣滯血瘀為標。虛實夾雜本虛標實。瘀血的形成,常與以下因素有關:
1.肝氣鬱結,氣機阻滯而致血瘀。內傷七情,肝氣鬱滯,血行不暢,沖任胞宮氣血郁阻而成本病。
2.濕熱蘊結下焦而致血瘀。因外感濕熱,濕熱內蘊,或流連沖任,阻遏經脈,盤踞胞宮,氣血運行不暢,停滯而成本病。
3.虛損所致血瘀。早婚、房勞、多產或素體虛弱以致精氣虧損,血運無力則氣血澀滯暢,沖任胞宮失於濡潤而生本病。
二、西醫病因病理
(一)病因
任何使盆腔靜脈血液流出盆腔不暢或受阻的因素,均可以導致盆腔靜脈淤血。和男子相比,女性盆腔循環在解剖學、循環動力學和力學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是易於形成盆腔瘀血的原因。
1.解剖學因素。女性盆腔循環的特點主要是靜脈數量增多和構造薄弱。一般是兩條或兩條以上的靜脈伴隨一條同名動脈,有較多的吻合支及靜脈叢,血流緩慢,如盆腔的中等靜脈子宮靜脈、陰道靜脈和卵巢靜脈,大多是2~3條靜脈伴隨一條同名動脈,卵巢靜脈甚至可多達5~6條,形成蔓狀靜脈叢,彎曲在子宮體兩側後方,直到它們流經骨盆緣前才形成單一的卵巢靜脈。在子宮、輸卵管、卵巢靜脈之間有許多吻合支,在輸卵管系膜內,有子宮靜脈和卵巢靜脈的吻合支,並形成環狀的靜脈循環,再與外側的卵巢靜脈叢吻合。
起源於盆腔臟器黏膜、肌層及其漿膜下的靜脈叢,彙集成兩支以上的靜脈,流向粗大的髂內靜脈。盆腔靜脈數量上的增多是為了適應盆腔靜脈流動緩慢的需要。
盆腔靜脈較身體其他部位的靜脈壁薄,缺乏筋膜組成的外鞘,沒有彈性,大多沒有瓣膜,且一些經產婦的瓣膜功能常不全。穿行在盆腔疏鬆的結締組織中,且女性盆腔靜脈血容量多,故容易引起盆腔內、外生殖器、膀胱、直腸及肛門周圍靜脈淤血,造成血管迂曲、擴張、淤血。同時合併外陰、宮頸、下腹靜脈曲張。另外膀胱、直腸、生殖器三個系統靜脈彼此相通,任何一個系統發生障礙,均可以影響到另外兩個系統。
2.體質因素。有些患者因體質因素,其血管壁組織顯著薄弱,彈力纖維少,彈性差,容易形成靜脈血淤滯。
3.力學因素。因早婚早育者,在其生殖器未完全成熟時負擔過重,或房事不節、孕產頻繁都容易產生盆腔靜脈淤血,因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影響,再加上子宮周圍靜脈的壓迫,可引起子宮周圍靜脈擴張。長期站立或久坐體位、由於子宮體的重力作用及膀胱充盈使子宮體向後移位,也可影響盆腔靜脈的流出。習慣仰臥睡眠者,盆腔大部分靜脈的位置均低於下腔靜脈,不利於盆腔靜脈血液流出盆腔。
4.輸卵管結紮術。由於輸卵管的血供為雙重供應,動脈源於子宮動脈的輸卵管支及峽支,漏斗部由卵巢動脈的傘支分布而來,兩者之間相互吻合,而靜脈一部分入卵巢叢,一部分入宮頸陰道叢,這樣就形成了輸卵管動脈與靜脈走向不同的特點。在輸卵管結紮的過程中,如果損傷了輸卵管系膜靜脈或局部病變,使血供的平衡關係受到了破壞,就會影響盆腔靜脈循環動力學的改變。使系膜內血管網血液循環受阻,造成靜脈血管曲張。可以認為輸卵管結紮術造成的損傷或局部病變是發生盆腔靜脈曲張的眾多因素的主要因素之一。
5.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不少學者認為本症候群的主要症状是容易疲勞,腰痛,性感不快等,並發生失眠、抑鬱、癔症與盆腔靜脈淤血關係密切,因此,自主神經調節功能失去平衡而導致盆腔局部靜脈淤血。
6.其他因素。子宮肌瘤、慢性盆腔炎(尤其是形成輸卵管卵巢囊腫者)、哺乳期慢性閉經宮頸炎等,造影時可顯示盆腔靜脈淤血影像。
(二)病理
由於以上幾種因素,使一部分解剖結構薄弱的盆腔靜脈在功能上發生變化,影響血流運行,形成淤血、水腫,長久則組織缺氧而導致結締組織增生或纖維化,再通過神經血管之間相互影響,波及整個生殖器和乳房,而表現為臨床一系列症候群。由於淤血而引起的局部組織及相關器官的水腫,開始是暫時性的、可逆性的,持續多年或反覆加重後,則可以發生永久性變化。大體病理所見為外陰靜脈充盈以致曲張,陰道黏膜紫藍著色,宮頸肥大水腫,頸管黏膜常呈外翻性糜爛,周圍有黏膜紫藍著色,有時可在宮頸後唇看到充盈的小靜脈,宮頸分泌物很多。
產後小腹墜痛的診斷
2.腹腔鏡檢查 同開腹手術,但因盆部抬高,有些病例不一定能看出曲張的靜脈,但能與其他病變如炎症等鑒別。
3.螺旋CT 最近有文獻報導,螺旋CT是一種無創的診斷盆腔靜脈淤血症候群的有效方法,在病人深呼吸時拍攝動脈時像的螺旋CT,因為深呼吸時引起腹腔靜脈壓增高,導致腎靜脈血逆行,充盈子宮和卵巢周圍的曲張靜脈,曲張靜脈的直徑>5mm就可顯影。常規CT僅顯示一些擴張的靜脈,與盆腔靜脈淤血症候群無關。
4.盆腔靜脈造影術 盆腔靜脈造影術是將造影劑注射在子宮腔底肌層內,使子宮靜脈、卵巢靜脈及部分陰道靜脈、髂內靜脈顯影,並以一定的時間間隔連續拍片,了解盆腔血液(主要是子宮靜脈及卵巢靜脈)流出盆腔的時間,作為輔助診斷盆腔淤血征的一個法。在盆腔靜脈血運正常時,造影劑通常20s內完全流出盆腔;而在盆腔淤血征時,靜脈迴流速度明顯變慢,造影劑流出盆腔,要20s以上的時間。
5.放射性核素盆腔血池掃描 利用此方法診斷輸卵管結紮術後盆腔靜脈淤血。其原理為盆腔靜脈淤血時局部靜脈曲張,血液淤積形成「血池」,從而獲得放射性可讀性核素濃聚的掃描圖像。
6.體位實驗。胸膝臥位時,盆腔靜脈壓力降低,無下腹疼痛或輕微疼痛,若立刻改為臀部向後緊緊坐在足跟部,保持略高於腹部的位置,由於腹股溝屈曲較緊,髂外動脈向股動脈血流受阻,從而髂內動脈血流增多,使盆腔靜脈壓力升高而產生淤血,出現下腹疼痛回到胸膝臥位時則症状減輕,稱為「體位實驗陽性」。
產後小腹墜痛的鑒別診斷
小腹刺痛的婦科病常見症状,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有時會感到疼痛難忍,小腹疼痛的種類很多,引起的原因也很多。
經前腹痛多系寒凝血滯 ,常表現為小腹冷痛異常。痛經為女性常見病中的一種。
經期前後小腹墜痛指月經前腹部墜痛,是痛經的症状之一,痛經是指婦女在經期及其前後,出現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隨月經周期而發,嚴重者可伴噁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給工作及生活帶來影響。
2.腹腔鏡檢查 同開腹手術,但因盆部抬高,有些病例不一定能看出曲張的靜脈,但能與其他病變如炎症等鑒別。
3.螺旋CT 最近有文獻報導,螺旋CT是一種無創的診斷盆腔靜脈淤血症候群的有效方法,在病人深呼吸時拍攝動脈時像的螺旋CT,因為深呼吸時引起腹腔靜脈壓增高,導致腎靜脈血逆行,充盈子宮和卵巢周圍的曲張靜脈,曲張靜脈的直徑>5mm就可顯影。常規CT僅顯示一些擴張的靜脈,與盆腔靜脈淤血症候群無關。
4.盆腔靜脈造影術 盆腔靜脈造影術是將造影劑注射在子宮腔底肌層內,使子宮靜脈、卵巢靜脈及部分陰道靜脈、髂內靜脈顯影,並以一定的時間間隔連續拍片,了解盆腔血液(主要是子宮靜脈及卵巢靜脈)流出盆腔的時間,作為輔助診斷盆腔淤血征的一個法。在盆腔靜脈血運正常時,造影劑通常20s內完全流出盆腔;而在盆腔淤血征時,靜脈迴流速度明顯變慢,造影劑流出盆腔,要20s以上的時間。
5.放射性核素盆腔血池掃描 利用此方法診斷輸卵管結紮術後盆腔靜脈淤血。其原理為盆腔靜脈淤血時局部靜脈曲張,血液淤積形成「血池」,從而獲得放射性可讀性核素濃聚的掃描圖像。
6.體位實驗。胸膝臥位時,盆腔靜脈壓力降低,無下腹疼痛或輕微疼痛,若立刻改為臀部向後緊緊坐在足跟部,保持略高於腹部的位置,由於腹股溝屈曲較緊,髂外動脈向股動脈血流受阻,從而髂內動脈血流增多,使盆腔靜脈壓力升高而產生淤血,出現下腹疼痛回到胸膝臥位時則症状減輕,稱為「體位實驗陽性」。
產後小腹墜痛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針對盆腔瘀血症的病因,採取預防措施,可以避免或減少其發生。
加強計劃生育宣傳,防止早婚、早育、性交過頻及生育較密,提倡最多生兩個孩子,兩次生產至少應有3~5年的間隔,使生殖器官不僅在解剖上、生理功能上,而且血管的性能都得充分的恢復。宣傳科學方法避孕,不採用性交中斷避孕法。也不主張禁慾。
重視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改善一般健康情況,對某些體質較弱的人尤為重要。
加強產後衛生宣傳,推廣產後體操,對促使生殖器官及其支持組織的恢復有很大好處。休息或睡眠時避免習慣性仰臥位,提倡兩側交替側臥位,有利於預防子宮後位的形成。防止產後大便秘結及尿瀦瘤,有助於生殖器官的恢復及盆腔靜脈的迴流。
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對長期從事站立或坐位工作者,有可能時應開展工間操及適當的活動。此外,不論能否入睡,中午躺在床上休息一段時間,可消除上午的疲勞。但值得提出的是,臥床休息或睡眠時,不同的姿式對消除疲勞,改善盆腔血運有不同的效果。從力學的觀點來說,仰臥位時,盆腔大部分靜脈的位置均低於下腔靜脈,其靜脈壓力雖較立或坐著時減低不少,但較側俯臥位時明顯增高。前人在養身功中就有「站如松、坐如鐘、臥如弓」的銘言。所以,提倡從習慣上採取血曲腿側俯臥位,對防止甚至治療某些輕症的盆腔瘀血症,都有很好的效果。
參看
關於「產後小腹墜痛」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