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腹冷痛
A+醫學百科 >> 小腹冷痛 |
經前腹痛多系寒凝血滯 ,常表現為小腹冷痛異常。痛經為女性常見病中的一種,許多女性為此十分苦惱。在經期往往選用一些止痛片來應對,雖然可解一時的燃眉之急,但不治本。中醫在治療痛經上注重辨證論治。
目錄 |
小腹冷痛的原因
中醫學認為本病的主要原因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即所謂「不通則痛」。多因情志不舒、肝鬱氣滯、血行受阻,經血滯於胞宮或經前受寒飲冷、坐臥濕地、寒濕客於胞宮、經血為寒濕所凝;或素體不足,大病久病之後氣血兩虧,行經後血海空虛、胞脈失養;或肝鬱日久化火、熱入營血、血熱互結、血行而致。
小腹冷痛的診斷
中醫治痛經分實證、虛證、寒證、熱證,臨床上以寒證較為常見。其症状表現為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痛處拒按,連及腰脊,得熱則舒,行經量少,色暗有血塊,苔薄白,脈沉緊。對待因寒證引起的痛經,不妨試試貼敷,我們常選用的穴位是:
三陰交:位於內踝尖直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凹陷處。此穴為足三陰經交會穴,配合灸法,有溫補行血的作用。
氣海:前正中線上,臍下一寸半。氣海為任脈經穴,通於胞宮,可理氣活血,調理沖任。
關元:位於正中線上,臍下3寸處。關元為元氣所藏之處,灸關元有強身健體抗寒作用。
諸穴合用,一般於經前三天貼敷,有溫經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小腹冷痛的鑒別診斷
幾種常見的婦女小腹痛:
小腹痛,婦產科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疼痛的急緩、性質、部位各異。小腹這片「區域」遍布神經末梢,這使大腦都很難區分清楚疼痛到底是來自生殖系統還是來自泌尿系統,或是腸道。我們在描述病情時通常會說,下腹有疼痛、刺痛的感覺。疼痛常常不是隻身而來,還有其他伴生的症状能為我們提供線索。
妊娠期間,因胞脈阻滯或失養,氣血運行不暢而發生小腹疼痛者,稱為「妊娠腹痛」
小腹刺痛的婦科病常見症状,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有時會感到疼痛難忍,小腹疼痛的種類很多,引起的原因也很多。專家指出引起小腹刺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器質性原因,若曾經有過性交後疼痛,考慮是性交痛。
經期後小腹墜痛是繼發性痛經的症状之一,痛經是指婦女在經期及其前後,出現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繼發性痛經則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質性病變所致
經期小腹墜痛是脾虛的臨床表現之一,脾虛,中醫術語。泛指因脾氣虛損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象及病證。包括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等證型。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脾虛則運化失常,並可出現營養障礙,水液失於布散而生濕釀痰,或發生失血等症
經期前小腹墜痛指月經前腹部墜痛,是痛經的症状之一,痛經是指婦女在經期及其前後,出現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隨月經周期而發,嚴重者可伴噁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給工作及生活帶來影響。
盆腔淤血症候群表現為腰骶骨部疼痛及產後小腹墜痛,向下肢放射,久站及勞累後加重。
原發性痛經(primary dysmenorrhoea)即功能性痛經。痛經(dysmenorrhea)是指月經期疼痛,常呈痙攣性,集中在下腹部勱,其他症状包括頭痛、乏力、頭暈、噁心、嘔吐、腹瀉、腰腿痛。是年輕女性十分常見的病症。原發性痛經不伴有明顯的盆腔器質性疾病。
中醫治痛經分實證、虛證、寒證、熱證,臨床上以寒證較為常見。其症状表現為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痛處拒按,連及腰脊,得熱則舒,行經量少,色暗有血塊,苔薄白,脈沉緊。對待因寒證引起的痛經,不妨試試貼敷,我們常選用的穴位是:
三陰交:位於內踝尖直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凹陷處。此穴為足三陰經交會穴,配合灸法,有溫補行血的作用。
氣海:前正中線上,臍下一寸半。氣海為任脈經穴,通於胞宮,可理氣活血,調理沖任。
關元:位於正中線上,臍下3寸處。關元為元氣所藏之處,灸關元有強身健體抗寒作用。
諸穴合用,一般於經前三天貼敷,有溫經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小腹冷痛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在經期之前的幾天要克服自身恐懼感,心理壓力過大或久坐皆會導致氣血循環變差、經血運行不暢;要盡量控制情緒的波動,避免強烈的精神刺激,保持心情愉快;在經期應注意飲食調理,經前和經期忌食生冷寒涼之品,以免寒凝血瘀而使痛經加重;月經量多者,不宜食用辛辣香燥之物,以免熱迫血行,出血更甚。切勿濫用藥物,應根據痛經的原因辨證施治。只要辨證恰當,因症施治,不但能即時止痛,還能解除導致疼痛的病因,防止痛經複發。
參看
關於「小腹冷痛」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