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

(重定向自Bombax ceiba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木棉
Mù Mián
木棉
別名 英雄樹、攀枝花、紅棉
功效作用 花:清熱利濕,解暑。用於腸炎痢疾,暑天可作涼茶飲用。樹皮:祛風除濕活血消腫。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根:散結止痛胃痛頸淋巴結結核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木棉(學名:Bombax ceiba),又名攀枝花、紅棉樹、英雄樹、吉貝、烽火、斑枝及瓊枝,是一種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生長的落葉大喬木,高10-20米。

因為木棉花通常在3、4月份開花,所以4月被定為木棉花的日子。

木棉花是我國廣東省廣州市、台灣省高雄市、四川省攀枝花市的市花。  

目錄

名稱由來

烽火源自於南越王趙佗,他以滿樹紅花似烽光而得名;古貝源自於梵語Karpassa的音譯;吉貝相信源自於南洋土語Ceiba的音譯,此名稱原指爪哇木棉Ceiba Pentandra因形狀相似故而混淆;瓊枝之名則指木棉于海南(瓊)島生長的樹木因而得名。

在森林中木棉樹的頂頭往往超越其他樹木,故被稱之為英雄樹。  

形態特徵

木棉花

樹榦直立有明顯瘤刺;側枝輪生作水平方向開展;掌狀複葉,葉柄很長;花朵大型,橙黃或橙紅色;果實為蒴果,成熟後會自動裂開,裡頭充滿了棉絮,棉毛可做枕頭、棉被等填充材料。木棉外觀多變化:春天時,一樹橙紅;夏天綠葉成蔭;秋天枝葉蕭瑟;冬天禿枝寒樹,四季展現不同的風情。花桔紅色,每年~3月樹葉落光後進入花期,然後長葉,樹形具陽剛之美。  

地理分布

原產地

樹木的原產地不詳,但很可能源自印度。它隨著移民被廣泛種植於華南、台灣、中印半島及南洋群島。根據中國的古籍記載,南越王趙佗曾在公元前2世紀向漢室天朝獻上木棉樹一株。  

我國主要栽種地

我國的廣州、昆明、深圳、福州、廈門等地都有種植。特別是廣州、廈門滿街都種有木棉花做為行道樹。每年元宵節剛過,木棉樹就開始開花。  

生長環境

屬熱帶樹種,喜高溫高濕的氣候環境,耐寒力較低,遇長期5~8℃的低溫,枝條受冷害,忌霜凍,華南南部的廣州、南寧等地,正常年份可在露地安全越冬,寒冷年份有凍害,華南北部以至華北的廣大地區,只能盆栽,冬季移入溫棚或室內,室溫不宜低於10℃,喜光,不耐蔭蔽,耐烈日高溫,宜種植於陽光充足處,對土壤的要求不苛刻,沙質土或粘重土均宜,喜酸性土,較耐乾旱,亦稍耐水濕,對肥力的要求不甚高,一般肥力中等、磷鉀肥較高的土壤,開花繁茂,色澤亦鮮艷,水分充足,氮肥較高的土壤枝葉繁茂,開花亦較多,但色澤欠鮮艷,種植時宜施腐熟餅肥或垃圾作基肥,花前及開花盛期,追施磷鉀肥,樹形不甚美觀,但具萌芽性,管理中可用截干或修枝整形,促使樹冠豐滿,也可3~5株種植於一處,以提高觀賞效果。  

繁殖與栽培

用種子繁殖,從6月中旬至12月中旬,莢果陸續成熟,以9~10月份為成熟盛期,採集盛期成熟的果莢,置日光下暴晒,開裂後脫出種子,可以隨采隨播種,幼苗防寒越冬,也可將種子儲藏翌年春播,種子千粒重約132克,發芽時氣溫需在20℃以上,以春季3月中下旬播種較宜,播前用60℃溫水浸種,冷卻後繼續浸泡12小時,發芽快速,一般播種後三天即開始發芽,一周內發芽結束,發芽率約為60%。用條播法,幼苗生長速度中等,苗期施氮肥2~3次追苗,10月份以後,停施氮肥,施鉀肥一致,促使早期木質化,冬季注意覆蓋防霜,1年生苗可出圃定植,2年生幼樹,即可開花供觀賞。  

文獻記載

木棉最早見載於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西漢時,南越王趙佗向漢帝進貢烽火樹,「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至夜光景欲燃」,據說此烽火樹即木棉樹。廣州人對木棉有著特殊的情感,這是因木棉一直造福嶺南。

粵人以木棉為棉絮,做棉衣、棉被、枕墊,唐代詩人李琮有「衣裁木上棉」之句。宋鄭熊《番禺雜記》載:「木棉樹高二三丈,切類桐木,二三月花既謝,芯為綿。彼人織之為毯,潔白如雪,溫暖無比。」木棉花還可以做藥,每逢春末採集,晒乾,經揀除雜質和清理潔淨後,用水煎服,可清熱去濕

木棉花較大,色橙紅,極為美麗,可供欣賞。古代廣州木棉樹種植甚廣,其中以南海神廟前的十餘株最為古老。每年舊曆二月,木棉花盛開,每天來觀者達數千人,場面熱鬧,清屈大均以《南海神廟古木棉花歌》頌之。現在南海神廟仍有兩棵古木棉,久經風霜,挺拔依然。

木棉樹屬於速生、強陽性樹種,樹冠總是高出附近周圍的樹群,以爭取陽光雨露,木棉這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及鮮艷似火的大紅花,被人譽之為英雄樹、英雄花。最早稱木棉為「英雄」的是清人陳恭尹,他在《木棉花歌》中形容木棉花「濃須大面好英雄,壯氣高冠何落落」。1959年,廣州市長朱光撰《望江南.廣州好》50首,其中有「廣州好,人道木棉雄。落葉開花飛火鳳,參天擎日舞丹龍。三月正春風」之句。  

影響

木棉花現為廣東省廣州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四川省攀枝花市和台灣省高雄市的市花。目前花園酒店、中國南方航空、廣州電視台使用的標誌有木棉花的圖案,而廣東電視台過往也曾使用木棉花標誌。  

相關詩句

姚黃魏紫向誰賒,郁李櫻桃也沒些。卻是南中春色別,滿城都是木棉花。——宋.楊萬里

記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開。——宋.蘇軾

幾樹半天紅似染,居人云是木棉花。——宋.劉克莊

粵江二月三月來,千樹萬樹朱華開。有如堯時十日出滄海,又似魏宮萬炬環高台。復之如鈴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濃須大面好英雄,壯氣高冠何落落。——清.屈大均《南海神祠古木棉花歌》

十丈珊瑚是木棉,花開紅比朝霞鮮。——清.屈大均  

木棉花的花語

木棉花的花語:珍惜身邊的人.說四月的第十一天是木棉花開的日子,我也是今天才知道它的花語是:珍惜身邊人.還說希望我永遠生活在陽光明媚的春天裡 真的有點感動,心裡暖暖的.希望我們無論今後將會散落在世界的哪個角落都會幸福,很幸福。

木棉花較大,色橙紅,極為美麗,可供欣賞。古代廣州木棉樹種植甚廣,其中以南海神廟前的十餘株最為古老。每年舊曆二月,木棉花盛開,每天來觀者達數千人,場面熱鬧,清屈大均以《南海神廟古木棉花歌》頌之。現在南海神廟仍有兩棵古木棉,久經風霜,挺拔依然。

「說它詭異,是因為春秋冬它都是綠色的,生長得旺盛的墨綠翠綠淡綠。到了夏天,一切又會不一樣。它開始釋放它的魔力,一點一點,把內心最邪惡最妖嬈的氣質解脫出來,把綠色趕盡殺絕,光禿禿的枝頭兀地綻放鮮艷魅惑的花朵,乾柴烈火那樣奮不顧身熊熊燃燒,顏色單調卻不低調」。  

木棉花傳說

木棉最早見載於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西漢時,南越王趙佗向漢帝進貢烽火樹,「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至夜光景欲燃」,據說此烽火樹即木棉樹。

木棉樹屬於速生、強陽性樹種,樹冠總是高出附近周圍的樹群,以爭取陽光雨露,木棉這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及鮮艷似火的大紅花,被人譽之為英雄樹、英雄花。最早稱木棉為「英雄」的是清人陳恭尹,他在《木棉花歌》中曾形容木棉花「濃須大面好英雄,壯氣高冠何落落」。 大片盛放的木棉比較有氣勢,但因發圖的限制所以只選取了單枝木棉,需要更多圖的可以去我的相冊看看。正值新年,選取火紅的英雄樹,牙齒祝大家聖誕快樂新年快樂,珍惜眼前幸福,明年更加紅火!

木棉除了觀賞價值高,它的花、皮、根均有藥用價值。將晒乾了的木棉花煮粥或者煲湯,可以解毒清熱驅寒去濕;木棉皮煮水也有清熱、利尿、解毒等功效,對慢性胃炎胃潰瘍、泄瀉、痢疾等有顯著療效。

另外,木棉的用途也很廣,它的花蕊是很好的織物材料,古書記載「木棉樹高二三丈,切類桐木,二三月花既謝,芯為綿。彼人織之為毯,潔白如雪,溫暖無比。」 而木棉的木質鬆軟,可製作包裝箱板、火柴梗、木舟、桶盆等,還是造紙的原料。


【拼音名】 Mù Mián

【別名】 英雄樹、攀枝花、紅棉

【來源】 為木棉科木棉屬植物木棉Bombax malabarica L. [Gossampinus malabarica (L.)Merr.],以花、樹皮入藥。春季採花,晒乾或陰乾;夏、秋剝取樹皮,春、秋采根,洗淨切片晒乾。

【性味】 花:甘、淡,涼。樹皮、根:微苦,涼。

【功效與作用】 花:清熱利濕,解暑。用於腸炎痢疾,暑天可作涼飲用。樹皮:祛風除濕活血消腫。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根:散結止痛胃痛頸淋巴結結核

【用法用量】 花3~5錢;樹皮0.5~1兩;根1~2兩。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參看

關於「木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