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皮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木棉皮 | 中藥圖典 |
木棉皮 Mù Mián Pí |
|
---|---|
別名 | |
功效作用 | 清熱解毒;散瘀止血。主風濕痹痛;泄瀉;痢疾;慢性胃炎;胃潰瘍;崩漏下血;瘡癤腫痛 |
英文名 | Bark of Common Bombax |
始載於 | 《生草藥性備要》 |
毒性 | |
歸經 | 胃經、大腸經 |
藥性 | 平 |
藥味 | 辛 |
基本信息
【拉丁名】:原植物木棉Gossampinus
【來源】為木棉科植物木棉的樹皮。
植物形態
落葉大喬木,高達25m。樹皮深灰色,樹榦常有圓錐狀的粗刺,分枝幹展。掌狀複葉;總葉柄長10-20cm;小葉5-7枚,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10-16cm,寬3.5-5.5cm;小葉柄長1.5-4cm。花生於近枝頂葉腋,先葉開放,紅色或橙紅色,直徑約10cm;萼杯狀,厚,3-5淺裂;花瓣肉質,倒卵狀長圓形,長
8-10cm,兩面被星狀柔毛;雄蕊多數,下部合生成短管,排成3輪,內輪部分花絲上部分叉,中間10枚雄蕊較短,不分叉,最外輪集生成5束,花藥1室,腎形,盾狀著生;花拄長於雄蕊;子房5室。蒴果長圓形,木質,長10-15cm,被灰白色長柔毛和星狀毛,室背5瓣開裂,內有絲狀綿毛。種子多數,倒卵形,黑色,藏於綿毛內。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藥理
【藥材】乾燥樹皮為條片狀,或捲筒狀,厚約0.3~0.7厘米,長約5~6厘米,寬約2~3厘米,外表灰黃棕色或紅棕色,粗糙,密生橢圓形釘刺,縱向延長,釘上有層紋,不易剝落,有時刺尖被磨去。內表面紅棕色,有順紋。質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狀.有微弱香氣,味淡。
產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辛,平。 ①《生草藥性備要》:"性平。" ②《本草求原》:"澀辛,平。" 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涼。"
【功用主治】清熱利濕,活血,消腫。治慢性胃炎,胃潰瘍,泄瀉,痢疾,腰腳不遂,腿膝疼痛,瘡腫,跌打損傷。
①《生草藥性備要》:"消瘡腫,止痛,敷跌打,消紅腫。又治木棉疔,煲肉食。"
②《本草求原》:"治跌打,火瘡,活血。"
③《嶺南採藥錄》:"治腰腳不遂,血脈頑痹,腿膝疼痛,赤白瀉痢。"
④《南寧市藥物志》:"去濕熱。治血崩,金創。"
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濕。治慢性胃炎,胃潰瘍,產後浮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研末。外用:煎水洗。
【選方】治陰囊奇癢:木棉皮煎湯洗之。(《貴州中醫驗方》)
(《生草藥性備要》)
|
關於「木棉皮」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