鼬瓣花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鼬瓣花 | 中藥圖典 |
鼬瓣花 Yòu Bàn Huā |
|
---|---|
別名 | 壺瓶花、引子香、十二槐花、金槐、野蘇子、野芝麻 |
功效作用 | 清熱解毒;明目退翳。主目赤腫痛;翳障;梅毒;瘡瘍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
毒性 | |
歸經 | |
藥性 | 寒 |
藥味 | 甘、苦 |
所屬卷:Galeopsis Linn.
所屬科:Labiatae
中文名:鼬瓣花
文獻來源:Galeopsis bifida Boenn. (1824); Hao (1938); Kitagawa (1939).
G. tetrahit Linn. var. a parviflora Benth. in DC. (1848); G. bifida Boenn. var. emarginata Nakai (1921); Kitagawa (1939); G. tetrahit auct. non Linn. : Dunn (1915); Kudo (1929); Marquand (1929); Rehd. et Kobuski (1933); Hand. - Mazz. (1936); Walker (1941).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通常高20—60厘米,有時可達1米,多少分枝,鈍四棱形,在節上加粗但在干時則明顯收縊,節上密被多節長剛毛,節間混生下向具節長剛毛及貼生的短柔毛,有時雜以腺毛。莖葉卵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通常長3-8.5厘米,寬1.5—4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漸狹至寬楔形,邊緣有鋸齒,上面貼生具節剛毛,背面疏生微柔毛,間夾有腺點;葉柄長1—2.5厘米,被短柔毛。輪傘花序含多花,苞片線形至披針形,長3-6毫米,有刺毛;花萼連齒長約1厘米,外被長硬毛,齒長約5毫米,長三角形,先端長刺狀;花冠白色、黃色或粉紫紅色,長約1.4厘米,冠管漏斗狀,長8毫米;冠檐上唇卵圓形,先端鈍,具不等的數齒,外被剛毛,下唇中裂片寬約2毫米,先端明顯微凹,紫紋直達邊緣,側裂片長圓形,全緣;花盤前方呈指狀增大;子房無毛,褐色。小堅果倒卵狀三角形,褐色有秕鱗。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分布及生境
產雲南西北部和東北部,海拔2300—3400米的林緣、路旁、田邊、灌叢、草地等空曠處。我國東北、內蒙古、華北、西北、西南、西藏以及湖北西部均有。為一歐亞廣布的雜草,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分布至中歐,蘇聯,蒙古,朝鮮,日本以及北美。
用途及功能
種子富含脂肪油,含油率40.0-50.1%,油的比重(15°C)0.9368,折射率(20°C)1.4794,鹼化值194.2-195.4,碘值131.1-159.8-161.0,酸值2.3-4.0,適用於工業。
|
關於「鼬瓣花」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