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公藤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鴨公藤
Yā Gōnɡ Ténɡ
別名  
功效作用 清熱利濕解毒散結。主肺熱咳嗽肺癰濕熱黃疸熱淋痢疾帶下淋巴結炎癰疽癤腫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拼音名】 Yā Gōnɡ Ténɡ

【來源】 藥材基源:為鼠李科植物多葉勾兒茶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erchemia polyphylla Wall.ex Laws.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全株,除去泥沙和雜質,切碎,晒乾。

【原形態】 多葉勾兒茶 藤狀灌木,高3-4m。小枝黃褐色,被短柔毛。葉互生;葉柄長3-6mm,被短柔毛;托葉小,披針形,基部合生,宿存;葉片近革質,有光澤,卵狀橢圓形、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長1.5-4.5cm,寬0.8-2cm,先端圓或鈍,常有小尖頭,基部圓形,稀寬楔形,兩面無毛,上面深綠色,下面淺綠色,干後常變黃色;側脈每邊7-9對,凸起。花淺綠色或白色,無毛,常2-10朵簇生於枝頂,排成具短總梗的聚傘總狀花序,長達7cm,花序軸被褐色短柔毛,花梗長2-5mm;萼片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先端尖;花瓣5,近圓形,短於花萼,雄蕊5。核果圓柱形,長7-9mm,先端尖,成熟時紅褐色,後變黑色,基部有宿存的花盤和萼筒;果梗長3-6mm。花期5-9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00-1900m的山坡、山谷灌叢或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陝西、甘肅、廣西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耐旱、稍耐寒。一般土壤都能作植,以排水良好的腐殖土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秋後果實成熟時採種,晾乾置布袋中貯藏。翌年春季3月,撒播或點播,覆土、蓋草,澆水保濕。出苗後揭蓋草。苗高35-40cm,按行株距150cm × l00cm穴栽,每穴栽1株。

田間管理 栽後1-2年,每年各中耕除草和追肥4次,促進幼樹生長。

【性味】 甘;苦;涼

【功效與作用】 清熱利濕解毒散結。主肺熱咳嗽肺癰濕熱黃疸熱淋痢疾帶下淋巴結炎癰疽癤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鴨公藤」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