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烏米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高粱烏米 | 中藥圖典 |
高粱烏米 Gāo Liɑnɡ Wū Mǐ |
|
---|---|
別名 | |
功效作用 | 調經止血。用於月經不調,血崩,便血。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
毒性 | |
歸經 | 肝經 |
藥性 | 平 |
藥味 | 甘 |
《全國中草藥彙編》:高粱烏米
【來源】 真菌類擔子菌綱黑粉科軸黑粉屬植物高粱黑粉菌Sphacelotheca sorghi (Link) Clint.和長軸高粱黑粉菌S. cruenta (Kuehn) Potter寄生於高粱上所生的病穗。
【性味】 甘,平。
【用法用量】 3~5錢。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華本草》:高粱烏米
【拼音名】 Gāo Liɑnɡ Wū Mǐ
【來源】 藥材基源:為黑粉菌科真菌高粱堅軸黑粉菌寄生於高粱上所產生的病穗上的孢子堆。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phacelotheca sorghi(Link)Clint.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摘病穗,收集孢子堆,晒乾。
【原形態】 孢子堆生於寄主的子房中。橢圓柱形至圓錐形,長數毫米,有堅硬灰色膜包裹,膜由菌絲構成,不易破裂,後期孢子成熟時自頂端破裂,露出黑褐色的孢子團及一個較短的堆軸。不育細胞長圓形至圓形,成組束,無色,直徑7-18μm。孢子多球形或近球形,綠褐色至紅褐色,直徑4.5-9μm,一般為5-7μm,表面光滑或有細微疣刺。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寄生於高粱穗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華北及甘肅、新疆、山東、安徽、河南、湖北、台灣、四川、雲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孢子堆橢圓形或圓柱形,灰黑色,長3-12mm,突出於穎片外,外被菌絲膜。質疏鬆,膜破裂後,可見黑褐色的孢子團。氣微,味淡。
【性味】 甘;平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摘錄】 《中華本草》
|
出自A+醫學百科 「高粱烏米」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9%AB%98%E7%B2%B1%E4%B9%8C%E7%B1%B3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高粱烏米」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