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葉樹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香葉樹 | 中藥圖典 |
香葉樹 Xiānɡ Yè Shù |
|
---|---|
別名 | 冷青子、千金樹、上冬青、小粘葉、臭油果、千年樹、土冬青、香油果、紅果葉、紅木姜、萬年青、亮葉子樹、亮葉香、香果樹、山胡椒、糯葉樹、細葉假樟、千斤香、野木姜子、香葉子、大香葉、疔瘡樹 |
功效作用 | 解毒消腫;散瘀止痛;。主跌打腫痛;外傷出血;瘡癰癤腫 |
英文名 | Bark or leaf of Spiceleaf Tree, Bark or leaf of Chinese Spicebush |
始載於 | 《廣西藥植名錄》 |
毒性 | |
歸經 | 肺經、腎經 |
藥性 | 寒 |
藥味 | 辛、澀 |
《中藥大辭典》:香葉樹
【出處】 《廣西藥植名錄》
【拼音名】 Xiānɡ Yè Shù
【別名】 冷青子、千金樹(《廣州植物志》),上冬青(《廣西藥植名錄》),小粘葉、臭油果(《雲南中草藥選》)。
【來源】 為樟科植物香葉樹的樹皮、葉。全年可采。樹皮應颳去粗皮,晒乾。
【原形態】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4~10米。單葉互生,具短柄;葉片厚革質,橢圓形、卵形或闊卵形,長5~8厘米,寬3~5厘米,基部通常闊楔形,先端漸尖或短尾尖,上面無毛,光澤,下面疏生柔毛。花單性,雌雄異株;傘形花序腋生,單生或成對,具短梗;苞片被毛,早落;花黃色,直徑4.5~8毫米,有毛;雄花花被裂片6,卵形,長約2.5毫米;雄蕊9,花藥2室,全內向瓣裂,核果卵形,長約8毫米,熟時紅色,位於一小花被杯內。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長於丘陵和山地下部的疏林中。分布雲南、四川、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台灣等地。
【性味】 《雲南中草藥選》:"澀微苦,溫。"
【功效與作用】 ①《廣西藥植名錄》:"祛風,散熱,殺蟲。治瘡疥。"
②《雲南中草藥選》:"止血,接骨,生肌,消炎。治外傷出血,骨折,跌打損傷,瘡癤。"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香葉樹
【出處】 出自《廣西藥植名錄》
【拼音名】 Xiānɡ Yè Shù
【英文名】 Bark or leaf of Spiceleaf Tree, Bark or leaf of Chinese Spicebush
【別名】 冷青子、千年樹、土冬青、香油果、紅果葉、小粘葉、紅木姜、萬年青、亮葉子樹、亮葉香、香果樹、山胡椒、糯葉樹、細葉假樟、千斤香、千金樹、野木姜子、香葉子、大香葉、疔瘡樹
【來源】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香葉樹的枝葉或莖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ndera communis Hemsl
採收和儲藏:全年可采。樹皮應颳去粗皮,晒乾。
【原形態】 香葉樹,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4-10m。單葉互生,具短柄;葉片厚革質,橢圓形、卵形或闊卵形,長5-8cm,寬3-5cm,先端短尖或長尖,基部闊楔形,上面無毛,光亮,下面淡灰色或淡褐色,疏生柔毛。花單性,雌雄異株;傘形花序1個或2個同生於葉腋,具短梗;苞片被毛,早落;花黃色,直徑4.5-8mm,有毛;雄花花被裂片6,卵形,長約2.5mm,雄蕊9,花藥2室,全內向瓣裂,退化雌蕊的子房卵形,無毛;雌花黃色或黃白色,退化雄蕊9,子房橢圓形,柱頭頭狀。核果卵形,長約8mm,熟時紅色,位於一小花被杯內。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長於丘陵和山地下部的疏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陝西、甘肅、江西、浙江、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 澀;微辛;性微寒
【功效與作用】 解毒消腫;散瘀止痛;。主跌打腫痛;外傷出血;瘡癰癤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或開水包服,3-9g。外用:鮮葉適量,搗爛敷;或干葉研末撒布。
【摘錄】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
關於「香葉樹」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