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丁香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野丁香
Yě Dīnɡ Xiānɡ
別名 歷細、灑瓶花、丁香花
功效作用 溫胃止嘔主。主胃寒嘔逆嘔吐
英文名  
始載於 西藏常用中草藥
毒性  
歸經 胃經
藥性
藥味

中藥大辭典》:野丁香

【出處】 《西藏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 Yě Dīnɡ Xiānɡ

【別名】 歷細(藏名)。

【來源】 為木犀科植物花葉丁香花蕾。5~6月採收。陰乾。

【原形態】 落葉灌木,全株光滑無毛。葉對生,卵形,長1.5~3.5厘米,寬0.8~2厘米,先端尖,基部近圓形,全緣;具柄。總狀花序排列成圓錐狀,頂生;花藍紫色;花萼4裂,宿存;花冠漏斗形,4裂;雄蕊2。蒴果圓錐形。種子具翅。

【生境分布】 生於山坡灌木叢中。分布西藏等地。

【性味】 性溫,味辛。

【功效與作用】 溫胃散寒,降逆止嘔。治胃寒呃逆嘔吐胃粘膜充血等症。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5錢。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藥大辭典》:野丁香

【出處】 《紅河中草藥

【拼音名】 Yě Dīnɡ Xiānɡ

【別名】 灑瓶花、丁香花

【來源】 為茜草科植物桂丁花、果。秋季採花,冬季采果。

【原形態】 桂丁香,又名:中型滇丁香

多年生灌木。莖直立,高2~4米。葉對生,長倒卵形成長橢圓形,長7~17厘米,寬1.5~5.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略波狀,上面綠色,無毛,下麵粉綠色,僅中脈有伏貼柔毛。頂生傘房花序狀圓錐花序,花白色至玫瑰紅色;萼懷狀,緣5裂,裂片倒披針形,長約1.3厘米,似葉狀;花冠高腳碟狀,5裂,裂片廣展,徑約3厘米,管長3厘米;雄蕊5;子房下位,2室。蒴果卵形,長約2厘米,木質,頂端宿存杯狀花盤。種子有翅。

本植物的根(野丁香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生境分布】 生於半山坡較陰濕的雜木林中。分布雲南、廣西。

【功效與作用】 止咳化痰

【附方】 治百日咳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野丁香花、果一兩。水煎以蜂蜜兌服。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野丁香

【出處】 出自《紅河中草藥》

【拼音名】 Yě Dīnɡ Xiānɡ

【來源】 藥材基源:為木犀科植物花葉丁香的花蕾。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yringa persica L.

採收和儲藏:5月花未開放時採收,陰乾。

【原形態】 小灌木,高1-2m。枝細弱,開展,直立或稍弓曲,灰棕色無毛,具皮孔,小枝無毛。單葉對生;葉柄長0.5-1.3cm,無毛;葉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5-6cm,寬0.8-2cm,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楔形,全緣,稀具1-2小裂片,無毛。花兩性;花序由側芽抽生,長3-10cm,通常多對排列在枝條上部呈頂生圓錐花序狀;花梗長約1.5-3mm;花芳香;花萼無毛,長約2mm,具淺而銳尖的齒,或萼齒呈三角形;花冠淡紫,花冠管細長,近圓柱形,長0.6-1cm,花冠裂片呈直角開展,寬卵形、卵形或橢圓形,長4-7mm,兜狀,先端尖或鈍;花藥小,不孕,淡黃綠色,著生於花冠管喉部之下。花期5月。

【生境分布】 分布於我國甘肅、四川、西藏等地,北方部分地區庭園亦有栽培。原產中亞至歐洲。

【性味】 辛;性溫

歸經胃經

【功效與作用】 溫胃止嘔主。主胃寒嘔逆;嘔吐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4.5g。

【臨床應用】 治百日咳,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野丁香花、果一兩。水煎以蜂蜜兌服。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野丁香」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