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姜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豆豉姜 | 中藥圖典 |
豆豉姜 Dòu Chǐ Jiānɡ |
|
---|---|
別名 | 木漿子根、滿山香、澄茄根、木姜子根、過山香、槍子蔃、山蒼子根 |
功效作用 | 祛風除濕,理氣止痛。治感冒,風濕痹痛,胃痛,腳氣。 |
英文名 | Root of Mountain Spicy Tree,Mountain Spicy Tree, Fragant Litse, Aromatic Litsea |
始載於 | 《南寧市藥物志》 |
毒性 | 無毒 |
歸經 | 胃經、脾經、肝經 |
藥性 | 溫 |
藥味 | 辛 |
豆豉姜
【出處】《南寧市藥物志》
【拼音名】 Dòu Chǐ Jiānɡ
【別名】木漿子根(《分類草藥性》),滿山香(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澄茄根、木姜子根(《四川中藥志》),過山香、槍子蔃(《廣東中藥》)。
【來源】為樟科植物山雞椒的根及根莖。9~10月間挖取,洗淨、晒乾。
【生境分布】產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性狀】根呈圓錐形,表面棕色,有縱皺及顆粒狀突起,橫切面導 豆豉姜管明顯,質輕泡,易折斷,斷面淡黑色。氣香,味辛辣。
【性味】
辛,溫。
①《分類草藥性》:"性溫。"
②《四川中藥志》:"性溫,味辛辣,無毒。"
【功能主治】
①《分類草藥性》:"治周身筋骨疼痛,發表,散風寒疹子,去膨脹,理氣。"
②《南寧市藥物志》:』行氣止痛,祛風濕,理筋骨。治胃冷痛,孕婦水腫,跌打寬筋。"
③《廣西中藥志》:"治感冒。"
④《廣東中藥》:"祛風散寒,息肝風,消腫。治風濕痹痛,筋骨無力,產後腳軟,痰濕腳氣。"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錢(鮮者0.5~2兩);或研末。外用:煎水洗。
【附方】
①治感冒頭痛,風濕骨痛:木姜子根、莖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西中草藥》)
②治冷氣痛,胸口痛:木姜子根、茴香蟲(陰陽瓦上炕干),研末,泡酒服。(《四川中藥志》)
【備註】本品在四川地區與同屬植物木姜子及清香木姜子的根,通稱"木姜子根",同等使用。參見"木姜子"及"木椒根"條。
【摘錄】《*辭典》
2、湖南一種腌菜
豆豉姜是湖南省長沙、瀏陽等地的傳統醬腌菜製品,距今約有上千年生產歷史。馬王堆漢墓隨葬物品中就有豆豉姜。 原料配方:鮮姜坯100千克豆豉15千克醬油3千克白酒1千克安息酸鈉100克 製作方法: 1.選料:鮮姜要色澤鮮黃、肉質柔嫩多汁、味道辛辣。豆豉需選取味鮮、氣香、色黑的優質豆豉。 2.切瓣:將姜枝的一端切成瓣,再按姜形大小切成3~4片。 3.爆曬:將上述薑片置於竹席上爆曬,每100千克晒乾至60千克左右。 4.蒸豆豉:與曬姜同時,將豆豉放在木甑內蒸制滅菌,待甑蓋邊緣蒸上大汽即可。 5.蒸好的豆豉拌入曬好的薑片內,以一層姜、一層豆豉,裝入壇內壓縮。 6.配料、密封:上薑片經過10~15天後取出,篩去豆豉,並在薑片內放入醬油、白酒等輔料拌勻,裝壇壓緊,密封。經20~30天的腌漬,即為色黃褐、味鮮、辛辣、脆嫩的醬姜。 產品特點:色澤黃褐,味鮮美而辛辣,質脆嫩而富有豆豉香氣。不僅可以開胃增食,並具有解表散寒之功能。
|
關於「豆豉姜」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