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雞椒
A+醫學百科 >> 山雞椒 |
所屬卷:Litsea Lam.
所屬科:Lauraceae
中文名:山雞椒
其它中文名:木香子(鎮源、思茅),木姜子(屏邊、思茅、文山、曲靖),山蒼子(曲靖、思茅),青皮樹(耿馬),山蒼樹、過山香(文山),山胡椒(思茅、大理、保山),野胡椒(大理),大築子皮(思茅)、澄茄子(文山),畢澄茄(商品名誤用),沙海藤、雪白(傣語)。
文獻來源:Litsea cubeba(Lour.)Pers.(1807);Chun(1925);Rend.(1930);Liou Ho (1932),(1934);Merr.(1935);Allen(1938);陳嶸(1957);H.H.Li(1964);海南植物志(1964);圖鑑(1972)*;雲南經濟植物(1972)。
Laurus cubeba Lour.(1790),(1793);Litsea citrata B1.(1825);Hemsl.(1891);L.mollis Hemsl.var.glabrata Diels(1900);L.mollifolia Chun var.glabrata(Diels)Chun(1934).
形態特徵
描述欄位: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8(10)米;幼樹樹皮黃綠色,光滑,老樹樹皮灰褐色。小枝細長,綠色,無毛,枝、葉具芳香味。頂芽圓錐形,外面被柔毛。葉互生,披針形,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長5-13厘米,寬1.5—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上面綠色,下麵灰綠色,被薄的白粉,兩面均無毛,羽狀脈,側脈每邊6-10條,纖細,與中脈在兩面均凸起;葉柄長0.6—2厘米,無毛。傘形花序單生或簇生於葉腋短枝上;總梗細長,長6-10毫米;苞片4,堅紙質,邊緣有睫毛,內面密被白色絨毛;每一傘形花序有花4-6朵,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時開放;花梗長約1.5毫米,密被絨毛;花被片6,寬卵形;雄花中能育雄蕊9,花絲中下部有毛,第三輪雄蕊基部的腺體具短柄,退化雌蕊無毛;雌花中退化雄蕊中下部具柔毛;子房卵形,花柱短,柱頭頭狀。果近球形,直徑4-5毫米,無毛,幼時綠色,成熟時黑色;果梗長2-4毫米,先端稍增粗;果托小淺盤狀,徑約2.5毫米。 花期11月至翌年4月,果期5-9月。
分布及生境
我省除高海拔地區外,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以南部地區為常見;生於向陽丘陵和山地的灌叢或疏林中,海拔100—2900米,對土壤和氣候的適應性較強,但在土壤酸度為5-6度的地區生長較為旺盛。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區西南直至西藏均有分布。東南亞及南亞各國也產。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
本種木材材質中等,耐濕不蛀,但易劈裂,可供普通傢具和建築等用。花、葉和果皮主要提制檸檬醛的原料,供醫藥製品和配製香精等用,如檸檬醛為合成紫羅蘭酮和維生素甲的原料。種子含油約40%,為工業上用油。全株可入藥,有祛風、散寒、理氣、止痛之效,主治感冒或預防感冒,果實入藥,稱「畢澄茄」,可治胃寒痛和血吸蟲病。果及花蕾可直接作腌菜的原料。此外據江西興國群眾反映,山雞椒樹與油茶樹混植,可防治油茶樹的煤黑病(煙煤病)。
藥用部分:夏末秋初果實成熟時,採下,晾乾。或用根皮及葉供藥用。
用途:性味辛、微苦,有香氣,無毒。能溫腎健胃,行氣散結。治胃痛嘔吐,腎與膀胱冷氣及無名腫毒。
關於「山雞椒」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