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羹樹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調羹樹
Tiáo Gēnɡ Shù
調羹樹
別名 痄腮樹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主腮腺炎皮炎
英文名  
始載於 雲南植物志
毒性 小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調羹樹,為山龍眼喬木植物,高15-20米。幼枝、葉被緊貼銹色絨毛。果橢圓狀或卵狀橢圓形,外果皮黃綠色。分布於海南等地。植物的根皮或葉可供藥用,根皮全年均可采,洗淨,鮮用或晒乾;夏、秋季采葉,洗淨,鮮用或晒乾。《新華本草綱要》:根皮、葉有清熱解毒的功能。用於腮腺炎等症。以外用為主。

  

目錄

形態特徵

喬木,葉二形,革質,全緣葉長圓形,長10-25厘米,寬5-7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楔形,側脈夠葉下面隆起,網脈明顯;葉下面沿脈序被絨毛,毛後漸脫落;葉柄長4-5厘米;分裂葉輪廓近橢圓形,長20-60厘米,寬20-40厘米,通常具2-8對羽狀深裂片,有時為3裂葉,葉柄長4-8厘米。花序生於小枝已落葉腋部,雄花序長7-12厘米,被毛;雄花:花梗長1-2毫米或幾無;苞片披針形,長約1毫米;花被管長8-12毫米,淡黃色,被疏毛;花藥長約2毫米;腺體4枚;不育子房不膨大,花柱頂部不增粗。雌花序長2-5厘米,被毛;雌花:花梗長約3毫米;花被管長約10毫米,被疏毛;不育花藥長約1.5毫米;腺體4枚;子房卵狀,花柱頂部增粗,柱頭面偏於一側。果橢圓狀或卵狀橢圓形,兩側稍扁,長7-9厘米,直徑5-6厘米,外果皮革質,黃綠色,厚約1毫米,中果皮肉質,厚2-4毫米,干後殘留密生的軟纖維,緊附於內果皮,內果皮木質,厚3-4毫米。花期5-7月,果期11-12月。  

生態環境

生於海拔50-750米的山地、山谷、溪畔熱帶濕潤闊葉林中。  

地理分布

分布於海南中部和南部。 海南黎族村莊附近常有種植,廣州市亦有栽種。  

應用價值

藥用價值

【藥名】調羹樹

【藥材基原】為山龍眼科植物調羹樹Heliciopsis lobata (Merr.) Sleum.的根皮、葉。

性味歸經】味淡、澀,性涼,有小毒。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主治腮腺炎;皮炎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或干品研粉,醋調塗。  

其他用途

木材細緻,心材紅色,適宜做傢具等;種子煮熟,並經漂浸後,可食用。

關於「調羹樹」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