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花參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藍花參 | 中藥圖典 |
藍花參 | |
---|---|
別名 | 細葉沙參、金線吊葫蘆、毛雞腳、拐棍參、寒草、一窩雞、娃兒草、雀舌草、罐罐草 |
功效作用 | 益氣補虛,祛痰,截瘧。用於病後體虛,小兒疳積,支氣管炎,肺虛咳嗽,瘧疾,高血壓病,白帶。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
毒性 | |
歸經 | |
藥性 | 平 |
藥味 | 甘 |
【學名】Wahlenbergia marginata (Thunb.) A. DC.
【科名】桔梗科
【別名】細葉沙參、金線吊葫蘆、毛雞腳、拐棍參、寒草、一窩雞、娃兒草、雀舌草、罐罐草
【來源】桔梗科藍花參屬植物藍花參Wahlenbergia marginata (Thunb.) A. DC.,以根或全草入藥。秋季采根,春、夏、秋採挖全草,鮮用或晒乾。
【性味歸經】甘,平。
目錄 |
藥用價值
益氣補虛,祛痰,截瘧。用於病後體虛,小兒疳積,支氣管炎,肺虛咳嗽,瘧疾,高血壓病,白帶。
【用法用量】 0.5~2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形態特徵
藍花參為多年生草本;根細長,長達10厘米。莖直立或匍匐,高20~40厘米,近基部分枝,無毛或近基部被毛。葉互生,通常線形,長1~3厘米,寬2~4毫米,全緣或淺波狀,無柄,基部葉常較小,長圓形或倒卵形。夏季開花。二歧狀圓錐花序頂生,有花數朵;花梗長1~2厘米;花萼管長約4毫米,裂片5,長約2~3毫米;花冠藍色,漏斗狀鐘形,長5~8毫米,裂片5,長橢圓形;雄蕊5枚,花絲分離。蒴果倒圓錐形,長6~8毫米,頂端短3裂。
生長分布
生於平原或丘陵地區的低濕草地上。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區。熱帶非洲、亞洲及大洋洲均有。
採摘
採收加工 夏、秋二季採挖,除去雜質,晒乾。
藥材性狀
本品長10~30厘米或過之,根細長,稍扭曲,有的有分枝,長達10厘米,直徑0.3~0.7厘米,棕褐色或淺棕黃色,具縱皺紋;斷面黃白色。莖纖細,近基部分枝。葉互生,無柄,葉片常皺縮,展平後呈條形或倒披針狀卵形,長1~3厘米,寬0.2~0.4厘米,灰綠色或棕綠色。花單生於枝頂,淺藍紫色。蒴果倒圓錐形,長約6~8毫米;種子多數,細小。氣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以根粗、莖葉色綠者為佳。
|
出自A+醫學百科 「藍花參」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8%93%9D%E8%8A%B1%E5%8F%82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藍花參」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