藎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藎草
Jìn Cǎo
藎草
別名 綠竹、馬耳草、馬耳朵草、中亞藎草、菉竹、王芻、黃草、蓐、鴟腳莎、菉蓐草、細葉莠竹、毛竹、戾草、盭草、晉灼、蓐草、細葉秀竹
功效作用 止咳定喘;殺蟲解毒。主久咳氣喘肝炎咽喉炎口腔炎鼻炎淋巴結炎乳腺炎瘡瘍疥癬
英文名 Herb of Hispid Arthraxon
始載於 神農本草經
毒性 無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牧草科名 禾本科牧草科拉丁名 Gramineae

牧草科英文名 Grass Family

牧草屬名 藎草

牧草屬拉丁名 Arthraxon Beauv.

牧草屬英文名 Arthraxon

天然牧草 藎草

牧草學名 Arthraxon hispidus (Thunb.) Makio

牧草英文名 Hispid Arthraxon

藎草

(《本經》)

異名】菉竹(《詩經》),王芻(《毛詩傳》),黃草(《吳普本草》),蓐、鴟腳莎(《爾雅》郭璞注),菉蓐草(《唐本草》),細葉莠竹、毛竹(《廣州植物志》),馬耳草(《吉林中草藥》)。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藎草的全草。學名 Arthraxon hispidus (Thunb.)Makino  

植物形態

藎草,一年生草本。稈細弱,無毛,基部傾斜,高30~45厘米,多節,常分枝,基部的節著土後易生根。葉鞘短於節間,生短硬毛;葉舌膜質,邊緣具纖毛;葉片卵狀披針形,長2~4厘米,寬8~15毫米,基部星心形抱莖,除下部邊緣生纖毛外,余均無毛。總狀花序細弱,長1.5~3厘米,2~10枚,呈指狀排列或簇生於莖頂;有柄小穗退化,僅剩短柄;無柄小穗長4~4.5毫米,卵狀披針形,灰綠色或帶紫色;第1穎具7~9脈,先端鈍;第2穎與第1穎等長,舟形,具9脈,而兩側脈不明顯,先端尖;第1外稃長圓形,先端尖,長約為第1穎的2/3;第2外稃與第1外稃等長,近基部伸出1曲膝的芒;雄蕊2,花藥黃色或紫色,長0.7~1毫米。穎果長圓形,與稃體幾等長。花、果期8~10月。

生長山坡草地和陰濕處。全國各地都有分布。  

藥用價值

【採集】秋季採收。

化學成分】葉和莖含烏頭酸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藎草素。

性味】①《本經》:"味苦,平。"②《別錄》:"無毒。"

【功用主治】止咳定喘,殺蟲。

①《本經》:"主久咳上氣喘逆,久寒,驚悸疥,白禿瘍氣,殺皮膚小蟲。"

②《藥性論》:"治一切惡瘡。"

③《吉林中草藥》:"驅寒定喘。"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4錢。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宜忌】《本草經集注》:"畏鼠婦。"

【選方】①治氣喘上氣:馬耳草四錢。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藥》)

②治惡瘡疥癬:馬耳草搗爛敷患處。(《吉林中草藥》)  

染料用途

枝葉可煮成黃色染料,併入藥。

藎草異名綠竹、黃草、苜草,禾本科植物,一年生草本,生於山坡潮濕地,全國皆有分布。藎草主要色素成分為藎草素、木犀草素,與灰汁、鋁鹽、錫鹽媒染得黃色,用於絲、毛織物染色

染色例子:切長度1~2厘米的藎草1公斤,放入釜中,加10升水,在室溫下浸漬2小時後,加熱煮沸1小時,過濾得抽出液。再加入8升水沸煮1小時,攪勻作染液。取潤濕的絲綢5米,置入染浴中並迅速翻動,染色5分鐘,提出染綢,染浴中加入米醋40~50毫升,調至PH值約6,再染色30分鐘。另在60攝氏度的1升水中加入30克明礬,5%碳酸鈉溶液100毫升,與30升溫水調成媒染液,將染色後絲綢放入媒染浴中媒染20分鐘,水洗,陰乾。以藎草染得的黃色絲織物,用深淺不同的靛藍套染,可以得到黃綠或綠色。

色素成分為藎草素 ,是黃酮類化合物,可用直接法染棉、毛、絲得鮮艷的黃色。採用以銅鹽(藍礬)媒染得到綠色,因此藎草最早的時候又稱為「菉竹」(菉、綠通假)。用藎草進行直接染色可得黃色;用銅鹽劑媒染可得綠色;如以不同深淺的靛藍套染,則可得黃綠色或綠色。明代以後,染家用藎草染色的史料已很少見。而且銅鹽是非生態媒染劑,其使用已被限制。

關於「藎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