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毒性血栓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膿毒症是指有全身炎症反應的外科感染的總稱, 指因感染引起的全身性嚴重反應,體溫,循環,呼吸有明顯改變的外科感染的統稱。

膿毒症(sepsis),即膿毒血症。是一種由感染引起的臨床症候群化膿病原菌侵入血流並在其中大量的繁殖,並隨血流向全身擴散,在組織器官引起的新的多發性化膿性病灶。比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的膿毒血症,常引起的多發性肝膿腫腎膿腫等等。

目錄

膿毒性血栓的原因

化膿細菌侵入血流後,在其中大量繁殖,並通過血流擴散至宿主體的其他組織或器官,產生新的化膿性病灶。

膿毒性血栓的診斷

膿毒症

有病原微生物感染證據,且具有以下兩項或兩項以上者:

體溫>38ºC或<36ºC

心率>90次/分

呼吸>20次/分或CO2分壓<4.3千帕(32mmHg)

白細胞計數>12×109/L或<4×109/L或不成熟中性粒細胞>10%

重度膿毒血症

具有膿毒血症症状,並且有下列表現:

器官功能障礙

低血壓(動脈收縮壓<90 mmHg,血壓下降>40 mmHg)

系統性的低血流灌注(乳酸中毒尿少,中樞神經症状,其他器官症状)

感染性(膿毒症)休克

具有膿毒血症,重度膿毒血症症状,並且有下列表現:

低血壓,且輸液無效

低血流灌注(同重度膿毒血症)

低灌注

收縮血壓 <90 mm Hg 或 >相對基礎壓40 mm Hg,排除其他的因素所致的低灌注。

多器官功能不全症候群(MODS)

為一急性病病人在沒有干預情況下不能維持內環境穩定,同時或相繼發生兩個或兩個以上急性器官功能障礙臨床症候群。

膿毒性血栓的鑒別診斷

頸內動脈創傷性血栓頸總動脈是頭頸部的主要動脈干,在甲狀軟骨上緣分支為頸內動脈頸外動脈創傷栓塞發病率以頸內動脈較高因頸內動脈主要為腦和視器供給血液,故栓塞後果較嚴重。頸內動脈栓塞可發生於其頸段、岩骨段、海綿竇段或床突上段。據70例的分析發生於頸段者佔85%,岩骨段佔10%。頸內動脈栓塞多發生在頸部挫傷後患者可有短暫性大腦缺血性發作,隨後出現神經系統病徵,此為頸內動脈栓塞的特徵。

靜脈血栓:在靜脈血流遲緩,血液高凝狀態血管內膜損傷條件下,靜脈發生急性非化膿性炎症,並繼發血栓形成疾病。絕大多數靜脈血栓形成發生在盆腔下肢深靜脈。多見於產後、骨折及創傷、手術後的病人。若出現肢體疼痛腫脹淺靜脈怒張並沿靜脈可觸之索條狀物,應考慮本病的可能性。超聲都卜勒、放射性核素靜脈造影可助診斷。血栓形成早期易於脫落,可造成大片肺梗塞,常是猝死原因之一。

血栓性贅生物贅生物是機體或器官內、外面在病理過程中形成的各種突出物的總稱。血栓性贅生物多見於非細菌性血栓性心內膜炎。非細菌性血栓性心內膜炎可累及任何心瓣膜,主要影響二尖瓣和主動脈瓣。二、叄尖瓣的贅生物多位於心房面,主動脈瓣肺動脈瓣的贅生物多位於心室面。非細菌性血栓性心內膜炎的主要病理改變是瓣膜無菌性贅生物形成,早期改變為瓣膜膠原變態反應維生素缺乏、血流動力學損害以及衰老等因素作用下,發生退行性變和基質水腫,繼之瓣膜的內膜局部剝脫,使膠原和基質暴露於血流中,當抗體處於高凝狀態時,血小板等易附著於其表面,形成非細菌性血栓性贅生物。病變多較表淺,局部常無炎症反應,贅生物一旦脫落可產生動脈栓塞徵象。

膿毒症

有病原微生物感染證據,且具有以下兩項或兩項以上者:

體溫>38ºC或<36ºC

心率>90次/分

呼吸>20次/分或CO2分壓<4.3千帕(32mmHg)

白細胞計數>12×109/L或<4×109/L或不成熟中性粒細胞>10%

重度膿毒血症

具有膿毒血症症状,並且有下列表現:

器官功能障礙

低血壓(動脈收縮壓<90 mmHg,血壓下降>40 mmHg)

系統性的低血流灌注(乳酸中毒尿少,中樞神經症状,其他器官症状)

感染性(膿毒症)休克

具有膿毒血症,重度膿毒血症症状,並且有下列表現:

低血壓,且輸液無效

低血流灌注(同重度膿毒血症)

低灌注

收縮血壓 <90 mm Hg 或 >相對基礎壓40 mm Hg,排除其他的因素所致的低灌注。

多器官功能不全症候群(MODS)

為一急性病病人在沒有干預情況下不能維持內環境穩定,同時或相繼發生兩個或兩個以上急性器官功能障礙臨床症候群。

膿毒性血栓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由於小兒解剖生理特點,對燒傷感染的耐受較成人差,易發生膿毒症。加強休克補液、儘早封閉創面、加強營養支持是防治膿毒症的關鍵措施。

參看

關於「膿毒性血栓」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