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桐淚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胡桐淚
Hú Tónɡ Lèi
別名 胡桐律、石律、石淚、胡桐鹼
功效作用 清熱化痰,軟堅。治咽喉腫痛齒痛牙宣牙疳骨槽風瘰癧
英文名  
始載於 唐本草
毒性 無毒
歸經 胃經
藥性
藥味

胡桐淚

(《唐本草》)

異名】胡桐律(《漢書》顏師古注),石律(《日華子本草》),石淚(《嶺表錄異》),胡桐鹼(《綱目》)。

【來源】為楊柳科植物胡楊的樹脂,在土中留存多年而成。

【植物形態】見胡楊,又名:胡桐(《漢書》)。

【藥材】分老式、新式兩種。㈠老式:樹脂流入土內年月較長。呈大小不一的塊狀或碎粉狀,土黃色。質酥易碎。㈡新式:樹脂流入土內年月較短。多為不規則的圓塊,櫻綠色。質軟色嫩,不易破碎,帶酸性。以年久、色黃、無泥雜者為佳。

性味】《唐本草》:"味咸苦,大寒,無毒。"

【歸經】入胃經。①《本草經疏》:"入足陽明經。" ②《本草求真》:"入胃,兼入腎。"

【功用主治】清熱化痰,軟堅。治咽喉腫痛齒痛,牙宣,牙疳,骨槽風,瘰癧。

①《唐本草》:"主大毒熱,心腹煩滿,水和服之取吐。"

②《海藥本草》:"主風疳匿齒牙疼痛,骨槽風勞,能軟一切物。"

③《日華子本草》:"治風蚛牙齒痛,兼殺火毒並面毒。\"

④《醫學啟源》:"瘰癧非此不能除。"

⑤《綱目》:"咽喉熱痛,水磨掃之,取涎。"

⑥《本草匯言》:"降火熱,滑痰結。"

【用法與用量】外用:煎水含漱或研末撒。內服:入散劑

【宜忌】①《海藥本草》:"多服令人吐。"

②《本草匯言》:"胃家虛寒不食者勿用。"

【選方】①治咽喉急脹,腫結不通:胡桐淚三錢,硼砂二錢,生礬一錢,膽星一錢五分。共為末。用一、二茶匙薑湯調咽。(《本草匯言》)

②治濕熱牙疼,喜吹風:胡桐淚入麝香摻之。(《綱目》)

③治齒縫忽然出血不止:胡桐淚半兩,研羅為末,用貼齒縫,如血出不定,再貼。(《聖惠方》)

④治牙齒根宣露挺出,膿血,口氣:枸杞根一升(切),胡桐淚一兩。上件藥,和勻,分為五度用,每度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熱含冷吐。(《聖惠方》)

⑤治牙齒宣露有膿血出,及小兒蟲蝕疳斷:葶藶、胡桐淚各半兩。上二味,搗羅為散,於患處摻之。(《聖濟總錄》)

⑥治走馬牙疳:胡桐鹼、黃丹等分。為末摻之。(《醫林集要》)

⑦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和一般胃痛:胡桐樹樹脂。打碎,放入盆內,加等量水,加熱使其溶化,用四層紗布過濾,收集濾濃,沉澱24小時,急火煎熬,切勿攪拌,至水分蒸發完即成深褐色固體,若底層炭化過重,則去掉不用;最後碾成細末,裝瓶內密封。用法,10%梧桐鹼液,成人每次10毫升;粉劑每次一克,一日兩次,飯後服,七日為一療程。(《新疆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

【名家論述】①《綱目》:"石淚,入地受鹵氣,故其性寒能除熱,其味咸能入骨軟堅。"

②《本草經疏》:"胡桐淚,《經》曰:熱淫於內,治以咸寒;又曰:在高者因而越之。苦以涌吐,寒以勝熱,故主大毒熱,心腹煩滿,取吐而效也。《日華子》以之治風蟲牙齒痛,李珣謂其能治骨槽風、齒匿,元素言瘰癧非此不能除,皆資其苦能殺蟲,咸能入骨軟堅,大寒能除極熱之用耳。"

關於「胡桐淚」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給胡桐淚條目的留言

--111.177.15.202 2015年3月17日 (二) 10:42 (CST)

留言:本人在書上看到的名叫 木侓 ,又名 < 胡桐侓>不知是否就是胡桐淚?也是關於治療牙齒方面的病。就是想知道全國那個範圍內善於用這個藥 或者產這個藥?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