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柿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羅浮柿
Luó Fú Shì
別名  
功效作用 解毒消炎;收斂止瀉。主食物中毒腹瀉痢疾;水火燙傷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所屬卷:Diospyros Linn.

所屬科:Ebenaceae

中文名:羅浮柿

其它中文名:小柿子(西疇),野柿子(文山、屏邊),野柿花、野柿果(屏邊),山椑樹牛古柿、烏蛇木、猴鬼子、猴子公(廣東),山紅柿、山柿(台灣)

文獻來源:Diospyros morrisiana Hanee(1852),(1880);Benth.(1852);(1860);Hiern(1873);Forbes et Hemsl.(1889); L.Chen(1935);Kanehira(1936);Hand.-Mazz.(1937);陳嶸(1937)*;H.L.Li(1943);Wu et Li(1965);圖鑑(1974)*;海南植物志(1974)*。

【植物形態】灌木或小喬木,高4-10米;幼枝淺褐色,略被短柔毛,老枝灰褐色,具細條紋,無毛,皮孔明顯,棕色。葉薄革質,橢圓形或長圓形,長4.5—10厘米,寬2.5—3.5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下延至葉柄,上面干時灰綠色,沿中脈微被短柔毛或變無毛,下面干時棕褐色,無毛,邊緣略向背卷,側脈4-6對,與中脈上面凹陷,下面突出,網脈不顯;葉柄長約1厘米,頂端有很狹的翅,腹平背凸,腹面被短柔毛。雄花通常3朵組成聚傘花序,序梗極短,與花梗密被褐色絨毛;花梗長1.5毫米;花萼鐘形,4裂,裂片三角形,兩面被絨毛;花冠壺形,花冠管長約4毫米,無毛,裂片4,卵形;雄蕊16—22,著生花冠管基部,花絲扁平,長約1毫米,無毛,花藥長圓形,頂端具小芒尖,藥隔上被伏毛。雌花通常單生葉腋,花梗短,長1.5毫米,密被銹色絨毛;萼淺杯狀,被絨毛,4裂,裂片三角形,長約3毫米;花冠近壺形,外面無毛,裡面被淡黃色絨毛,裂片4,卵形,頂端急尖;退化雄蕊6;子房球形,無毛,花柱4枚,合生至中部,被絨毛。果近球形,直徑1.5—2厘米;果萼盤狀,4淺裂,略近方形,直徑約9毫米,近無毛;果梗極短,被銹色微柔毛;種子2-6,褐色,扁平,具細皺紋。 花期5-6月。果期10-12月。

分布及生境——產馬關、西疇、富寧、金平、屏邊,生密林或山坡次生林,海拔650—1600米。分布於浙江、台灣、廣東、廣西、貴州。中南半島也有。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莖皮、葉和果實入藥,有消炎解毒,收斂之效;鮮葉煎水解食物中毒;綠果熬成羔,晒乾研粉撒敷治水火燙傷;樹皮煎水治腹瀉、赤白痢疾;未成熟果實可提制柿漆

【功效分類】解毒消炎;收斂止瀉藥。

主治——食物中毒;腹瀉;痢疾;水火燙傷

性味——苦;澀;性涼

【功效】解毒消炎;收斂止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葉可用至30g。外用:質量,研末,調敷。

出處——《中華本草》

關於「羅浮柿」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