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脫位
A+醫學百科 >>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脫位 |
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脫位又稱Bennett骨折脫位,是一種極不穩定的骨折。拇指腕掌關節是由第1掌骨與大多角骨構成的鞍狀關節,靈活而穩定。當第1掌骨處於輕度屈曲位,受到縱軸上的外力作用時,於第1掌骨基底部產生一個骨折線由內上斜向外下方的關節內骨折,在內側基底部形成一個三角形的骨塊。該骨塊一般小於基底部關節面的1/3,由於掌側副韌帶附著,它將繼續保持與大多角骨的位置關係;骨折遠側段,亦即第1掌骨則由於拇長展肌的牽拉,導致向橈側和背側脫位。
目錄 |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脫位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多由指端傳導而來的軸向暴力所致。
(二)發病機制
第1掌骨基底骨折脫位(Bennett骨折脫位) 外傷機制與基底骨折相似,多由指端傳導下來的軸向暴力所致。但是在第1掌骨近端有一通入關節的骨折,掌大(三角)關節是鞍狀關節,第1掌骨基底關節面與大多角的關節面都呈馬鞍狀,兩者對角相扣,如兩手虎口張大而相插,允許作前、後、左、右四向活動。掌骨基底的前內角斷裂後,掌骨向橈側向近端脫位(向外下方移位),而斷下的三角形骨片被韌帶固定在與大多角骨及第2掌骨連接的韌帶上。若不複位,則見掌骨基底突出,局部疼痛及壓痛,第1掌腕關節活動受限,拇指橈外展、張大虎口及對掌功能均受影響。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脫位的症状
臨床表現為拇指腕掌關節處疼痛、腫脹、橈背側明顯隆起,局部壓痛明顯。拇指呈現輕度屈曲和內收畸形,拇指內收、外展及對掌功能受限。X線拍片顯示第1掌骨基底部掌尺側骨折,伴腕掌關節脫位或半脫位。
第1掌骨的各個部位雖然都可發生骨折,但基底部骨折更多見。基底部骨折可分關節內與關節外兩種類型(圖2),前者又有包括Bennett骨折和Rolando骨折,多由指端傳導下來的軸向暴力所致。
明確外傷史,患手拇指基底部腫脹、疼痛、壓痛及傳導痛,並有功能障礙。X線片明確診斷。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脫位的診斷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脫位的檢查化驗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脫位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急救措施:
1.讓患者坐下,把乾淨的紗布或手絹摺疊好,蓋在受傷的手上。
2.將傷側前臂置於胸前,用三角巾或繃帶將傷側前臂懸掛固定。可再將一條三角巾或繃帶圍繞患者胸部,在健側打結,打結處與身體之間放上軟墊。
3.包紮結束後,要檢查患者血液循環情況。檢查方法見本書「外傷包紮」的相關內容。
4.患者被送往醫院時應採用坐位。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脫位的中醫治療
①外用藥:
初期: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類的藥膏為主,如消瘀止痛膏、清營退腫膏、雙柏散、定痛膏、紫荊皮膏。
中期:以接骨續筋類藥膏為主,如接骨續筋膏。
後期:可用舒筋活絡類藥膏為主,如萬應膏、損傷風濕膏、伸筋散等。骨折後期,如折端在關節附近,為防止關節強直、筋脈拘攣、可用熏洗、傷藥水揉擦,配合練功活動,達到活血散瘀,舒筋活絡,迅速恢復功能的目的,常有熏洗方藥有骨傷外洗一方、骨科外洗二方等洗劑外用。
②內服藥物:
早期:以活血化瘀,利氣止痛為主。內有復元活血湯酌加香附、馬鞭草、赤芍、琥珀之類,或蘇七散。
中期:用養血通絡,強筋壯骨藥物,以促進骨折癒合。可選用舒筋定痛散、四物湯、八珍湯之類酌加骨碎補、續斷、自然銅、血竭、桃仁、紅花、馬錢子之類。復方健骨片、傷科接骨片等對骨折的遲緩癒合有較好療效。
後期:以壯筋益髓、疏利關節為主,可因健步虎潛丸、六味地黃丸之類。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脫位的西醫治療
手術治療:
在麻醉下先將拇作縱向牽引,然後壓迫第1掌骨基底而將拇指外展複位,較易成功。但在上固定時或固定期中易再脫位或半脫位,致癒合在不良位置上。固定方法有小夾板、鐵絲鴨式夾板、指骨牽引加鐵絲石膏夾板、單純石膏管型或特製的Bennet骨折脫位外固定裝置。但仍有某些病例失敗。現在較多主張在複位滿意後,用不同角度的兩根克氏針經皮固定或切開複位內固定,保持解剖複位5~6周骨癒合後恢復活動。拇指外展一定在掌大關節處外展,切勿把掌指關節過伸當作掌大關節外展(圖3)。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脫位的護理
1、預後
一般預後良好。
2、骨折常識:
骨折通常分為閉合性骨折、開放性骨折及病理性骨折。
閉合性骨折又稱單純性骨折。骨折處的皮膚沒有損傷,折斷的骨頭不與皮膚外界相通,從外形上看不出有骨折,但可看到局部形狀的改變。
開放性骨折又稱複雜性骨折。骨折的局部皮膚破裂,骨折的斷端與外界相通,骨折端露在外面,能在皮外看到骨折斷端。
病理性骨折骨骼在病理病變的基礎上(炎症、結核、腫瘤、發育異常、代謝異常),輕微遭致外力,從而導致骨折。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脫位吃什麼好?
一、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脫位食療方(下面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要諮詢醫生)
方1 赤小豆適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許溫服之,本方適用於活血化瘀期。
方2 豬骨頭1000克,黃豆250克,加水小火燒爛,加鹽姜調味分飲食之。
方3 豬脊骨一具,洗淨,紅棗120克,蓮子90克,降香、生甘草各9克,加水小火燒爛,加姜鹽調味分多次飲之。
方4 鮮湖蟹2隻,取肉(帶黃),待粳米粥熟時,入蟹肉,再加以適量生薑、醋和醬油服食,常服。
方5 烏雄雞1隻(約500克),去皮毛內臟,洗淨,「三七」5克切片,納入雞肚中,加少量黃酒,隔水清炖,熟後用醬油蘸服,常服。
方6 生黃芪30~60克,濃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食。
方7 當歸20克,黃芪100克,嫩母雞1隻,加水同煮湯食用。
方8 紫丹參50克,洗淨,加水煮,取汁,其汁與豬長骨1000克、黃豆250克同煮,待爛熟,加入少量桂皮、鹽即成。
方9 生螃蟹500克,搗爛,熱黃酒沖服250克,余渣敷患處,約半日「各各」有聲即好。用於骨折接骨。
骨折後不同時期的食療:
1、早期:食療可用三七10克,當歸10克,肉鴿1隻,共炖熟爛,湯肉並進,每日1次,連續7-10天。
2、中期:食療可用當歸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新鮮豬排或牛排骨250克,炖煮1小時以上,湯肉共進,連用2周。
3、後期:食療可用枸杞子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苡米50克。將骨碎補與續斷先煎去渣,再入餘2味煮粥進食。每日1次,7天為1療程。每1療程間隔3-5天,可用3-4個療程。
二、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脫位吃哪些對身體好?
1、早期(1-2周):受傷部位瘀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消散為主。中醫認為,"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見,消腫散瘀為骨折癒合之首要。飲食配合原則上以清淡為主,如蔬菜、蛋類、豆製品、水果、魚湯、瘦肉等。
2、中期(2-4周):瘀腫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飲食上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鈣及蛋白質。
3、後期(5周以上):受傷5周以後,骨折部瘀腫基本吸收,已經開始有骨痂生長,此為骨折後期。治療宜補,通過補益肝腎、氣血,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絡,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能自由靈活運動,恢復往日的功能。飲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譜可再配以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鹿筋湯、炖水魚等,能飲酒者可選用杜仲骨碎補酒、雞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
三、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脫位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早期忌食酸辣、燥熱、油膩,尤不可過早施以肥膩滋補之品,如骨頭湯、肥雞、炖水魚等,否則瘀血積滯,難以消散,必致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長遲緩,影響日後關節功能的恢復。
(2)忌多吃肉骨頭 有些人認為,骨折後多吃肉骨頭,可使骨折早期癒合。其實不然,現代醫學經過多次實踐證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頭,非但不能早期癒合,反而會使骨折癒合時間推遲。究其原因,是因為受損傷後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膠原的條件下,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而肉骨頭的成份主要是磷和鈣。若骨折後大量攝入,就會促使骨質內無機質成分增高,導致骨質內有機質的比例失調,所以,就會對骨折的早期癒合產生阻礙作用。但新鮮的肉骨頭湯味道鮮美,有刺激食慾作用,少吃無妨。
(3)忌偏食 骨折病人,常伴有局部水腫、充血、出血、肌肉組織損傷等情況,機體本身對這些有抵抗修復能力,而機體修復組織,長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腫的原料就是靠各種營養素,由此可知保證骨折順利癒合的關鍵就是營養。
(4)忌不消化之物 骨折病人因固定石膏或夾板而活動限制,加上傷處腫痛,精神憂慮,因此食慾往往不振,時有便秘。
(5)忌過食白糖 大量攝取白糖後,將引起葡萄糖的急劇代謝,從而產生代謝的中間物質,如丙酮酸、乳酸等,使機體呈酸性中毒狀態。這時,鹼性的鈣、鎂、鈉電漿,便會立即被調動參加中和作用,以防止血液出現酸性。如此鈣的大量消耗,將不利於骨折病人的康復。同時,過多的白糖亦會使體內維生素B1的含量減少,這是因維生素B1是糖在體內轉化為能量時必需的物質。維生素B1不足,大大降低神經和肌肉的活動能力,亦影響功能的恢復。所以,骨折病人忌攝食過多的白糖。
(6)忌長期服三七片 骨折初期,局部發生內出血,積血瘀滯,出現腫脹、疼痛,此時服用三七片能收縮局部血管,縮短凝血時間,增加凝血酶,非常恰當。但骨折整復一周以後,出血已停,被損組織開始修復,而修復必須有大量的血液供應,若繼續服用三七片,局部的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血液運行就不暢,對骨折癒合不利。
(7)骨折禁飲果子露。果子露的原料是用糖水、香精、色素等調配而成。它不含有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因其含糖量較多,飲後在體內呈生理酸性。
參看
關於「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脫位」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