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栗子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石栗子
Shí Lì Zi
別名 海胡桃、黑桐油、油果、檢果
功效作用 活血潤腸。主閉經腸燥便秘
英文名 Seed of Belgaum Walnut, Seed of Kekuioiplant, Seed of Bancouloiplant, Seed of Lumbangoilplant, Seed of Otaheite Walnut
始載於 廣東中藥
毒性 小毒
歸經 脾經肝經
藥性
藥味

石栗子

(《廣東中藥》Ⅱ)

異名】海胡桃(《桂海虞衡志》),黑桐油(《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大棘科植物石栗的種子。

【植物形態】石栗(《南方草木狀》),又名:燭果樹。

【採集】秋季桌熟時採收,取出種子晒乾。

【藥材】乾燥種子,外有硬殼,呈不規則的扁圓形,徑約2~3厘米,先端凸起稍尖,外表有黃白色白膜。除去薄膜,顯出黃綠色或棕褐色之木質堅硬種皮。表面凹凸不平,有淺縱溝,腹面有明顯的種臍,種脊明顯或模糊,種皮厚約2毫米,內有白色種仁,極富油質,味甘而油膩。以個大、飽滿為佳。

產於廣東、廣西等地。

化學成分】殼占種子全重的68%,含水7.9~9.8、粗蛋白1.7~2.2、灰分4.0~7.7%。種仁占種子全重的32%,含油54.77%(棕櫚酸8.17、硬脂酸3.38、油酸39.52、亞麻酸38.29、甘油8.68,不皂化物O.96%)。去油的殘渣含蛋白質45.15、糖31.47、谷氨酸7.05%。

【藥理作用】種子油中的辛辣樹脂,有致瀉作用。

性味】《廣東中藥》Ⅱ:"甘,寒,有小毒。"

【功用主治】《廣東中藥》Ⅱ:"通經,清瘀熱,治經閉。"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或煅存性為末,5~7個。

【宜忌】《廣東中藥》Ⅱ:"生吃能令人嘔,孕婦禁服。"

關於「石栗子」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