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蟲藥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白沙蟲藥 | 中藥圖典 |
白沙蟲藥 Bái Shā Chónɡ Yào |
|
---|---|
別名 | 痢藥、方莖紫蘇、雞蘇、假蕁麻、爛腳草、臭蒿子 |
功效作用 | 理氣利濕,解毒。治痢疾,爛腳丫。 |
英文名 | Herb of Yellowflower Rabdosia |
始載於 | 《貴州草藥》 |
毒性 | |
歸經 | |
藥性 | 溫 |
藥味 | 辛 |
白沙蟲藥 (《貴州草藥》)
【異名】痢藥。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黃花香茶菜的全草。
【植物形態】黃花香茶菜
多年生草本,高達1米。莖直立,方形,有柔毛。葉對生;卵狀心形,長6~8厘米,寬4~6.5厘米,先端尖,基部心形,邊緣有重圓齒,兩面均被白色柔毛;葉柄長2.5,4.5厘米,被柔毛。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黃色,上唇內具紫斑。小堅果卵狀三棱形。
生於草坡路旁。分布陝西、廣西、貴州等地。
【採集】夏、秋採收。
【性味】辛,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兩。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
白沙蟲藥.中藥材.版本二
【出處】出自《貴州草藥》。
【拼音名】Bái Shā Chónɡ Yào
【英文名】Herb of Yellowflower Rabdosia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黃花香茶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abdosia sculponeata (Vaniot) Hara [Plectranthus scolponeatus Vaniot;Isodon sculponeatus (Vaniot) Kudo]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劃晒乾。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0.5-2m。莖被稀疏平展的白色糙硬毛及密的短柔毛。葉對生;葉柄長1.5-7cm;葉片寬卵狀心形或卵狀心形,長3.5-10.5cm,上面被白色捲曲疏柔毛,下面網脈上被白色平展長柔毛,其餘部分被黃色小腺點。聚傘花序具9-11花,有長0.6-1.2cm的總花梗,組成頂生、寬約2-5cm的圓錐花序,稀腋生;苞片葉狀;花萼鍾狀,長約2.5cm,果時下部囊狀增大,長約5mm;外疏被白色糙硬毛,齒5,三角狀卵形,近相等,與萼筒等長;花冠黃色,上後內具紫斑,長約6mm,筒幾不超出萼,檐部二唇形;雄蕊及花柱均內藏。小堅果卵狀三角形,具不明顯犭色小疣。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草地或灌叢。
資源分布:分布於陝西、四川、雲南、貴州及廣西。
【化學成份】莖葉中含黃花香茶菜素(sculponeatin)A、B、C,延命草素(enmein)即黃花香茶菜素D(sculponeatin D)和大萼變型甲素(macrocalyxoformin A)[1,2]。
【藥理作用】
白沙蟲藥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得到的大萼變型甲素、黃花香茶菜柴油B、延命革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弗氏痢疾桿菌、枯草桿菌有較強抑菌作用;其中黃花午茶菜素B作用最強,對上述細菌試管法測得最低抑菌濃度(MIC)為62.5μm/ml;大萼變型甲素的MIC為125μg/ml[1,2]。
白沙蟲藥中的黃花香茶菜素C對小鼠淋巴細胞白血病P388有效,為抗癌活性成分[3]。
【性味】味辛;性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搗絨敷。
【摘錄】《中華本草》
|
關於「白沙蟲藥」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