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耳楓子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牛耳楓子
Niú ěr Fēnɡ Zǐ
牛耳楓子
別名 土鴉膽子、羊屎子、假鴉膽子、豬肚、珠碌子
功效作用 止疾。主久痢
英文名 Fruit of Calyx-shaped Daphniphyllum
始載於 南寧市藥物志
毒性 有毒
歸經 大腸經
藥性
藥味

牛耳楓子(《南寧市藥物志》)

【拼音名】Niú ěr Fēnɡ Zǐ

【英文名】Fruit of Calyx-shaped Daphniphyllum

【別名】土鴉膽子、羊屎子、假鴉膽子、豬肚、珠碌子。

異名】土鴉膽子(《廣西中藥志》),羊屎子(《中藥材手冊》)。

【來源】為交讓木科植物牛耳楓的果實。  

植物形態

牛耳楓,又名:嶺南虎皮楠、假楠木、牛耳鈴、豬頷木。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6米。單葉近輪生;革質,長圓狀橢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圓形,長10~15厘米,寬4~7厘米,基部鈍或圓形,先端鈍或近短尖。邊緣背卷;葉柄長短不一,長可達6厘米,通常愈至上部的柄愈短。花單性,蜂雄異株,無花瓣;總狀花序腋生,但因花開之前其葉脫落,所以盛開的花序常見於葉叢之下;雄花萼片三角形,長約2毫米,先端鈍,雄蕊9~10,花藥卵形,花絲極短;雌花萼片三角形,長約1.5毫米,先端短尖,子房卵形,為不完全的2室,每室有胚珠2,花柱極短,直立。核果卵狀,具突起,基部有萼宿存,有種子1。花期4~7月。果期6~8月。

生長於平原、丘陵的疏林下和灌木叢中。分布江西、廣東、廣西等地。  

其他信息

【顯微鑒別】核果橫切面,外果皮為1列表皮細胞。中果皮薄壁組織中散有單個或成群石細胞,並有較多裂隙;中部有維管束環列;薄壁細胞含有草酸鈣簇晶。內果皮由外側的石細胞環帶及內側的纖維開帶構成。內果皮內側常可見不育胚珠,呈紡錘形,種子胚乳異常發達。

化學成份】種仁含油38.6%;總生物鹼1.2%,已分離出牛耳楓鹼甲(daphnicaline)、牛耳楓鹼乙(daphnicadine)、牛耳楓鹼丙(daphnicamine);還含少量延胡索酸(fumaric acid)。

【採集】秋後果實成熟呈藍黑色時採收,晒乾。

【藥材】乾燥果實呈卵圓形至卵形,長7~10毫米,直徑5~6毫米。藍黑色,表面有時附有淺灰色粉末,粗糙起小粒狀,皺紋不規則,頂端常有2枚極短時點狀柱頭殘跡,基部有圓點狀凹入的果柄痕,有時可見棕色宿存花萼及果柄。果皮較薄,不堅硬。種子1粒,棕色,不甚飽滿。氣微弱,味略苦。

【功用主治】《南寧市藥物志》;"治慢性痢疾。"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1.5錢。

【宜忌】《南寧市藥物志》:"孕婦忌服。"(本品有毒)

性味】苦;澀;性平;有毒

【歸經】大腸經

【注意】《南寧市藥物志》:孕婦忌服。

關於「牛耳楓子」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