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雞尾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片雞尾草
Piàn Jī Wěi Cǎo
別名 騸雞尾草、鋸鋸草、小鳳尾草、豬毛草、新鳳尾草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主治燙、火傷,狂犬咬傷,刀傷。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全國中草藥彙編》:片雞尾草

【拼音名】 Piàn Jī Wěi Cǎo

【別名】 騸雞尾草、鋸鋸草、小鳳尾草

【來源】 蕨類鳳尾蕨科狹葉鳳尾蕨Pteris henryi Christ,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 陝西、甘肅、湖北、廣西、雲南、貴州。

【性味】 苦、澀,涼。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主治燙、火傷,狂犬咬傷,刀傷。

【用法用量】 1~2錢,外用適量。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華本草》:片雞尾草

【拼音名】 Piàn Jī Wěi Cǎo

【別名】 豬毛草、鋸鋸草、小鳳尾草、騸雞尾草、新鳳尾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鳳尾蕨科植物狹葉鳳尾蕨的根莖、嫩葉或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teris henryi Christ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晒乾。

【原形態】 陸生蕨類植物,植株高10-40cm。根莖短,橫走或斜生,密被淺棕色披針形鱗片。葉草質,叢生,二型;營養葉柄長3-8cm,細弱,有棱,禾稈色;葉片寬三角形或卵形,長6-25cm,寬5-20cm,單數羽狀複葉,先端尾狀;側生羽片1-3對,對生或互生,下部的有柄,線形,長2.5-20cm,寬3-4mm,邊緣有小尖齒,第1對常為2-4叉狀深裂;葉脈羽狀,側脈二叉狀;孢子葉較長大,葉柄長6-16cm,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10-30cm,寬6-20cm,單數一回羽狀;側生羽片1-4對,線形,長5-20cm,寬2-3mm,僅不育部分具小尖齒,位於下部的羽片2-4叉狀深裂。孢子囊群線形,著生於羽片邊緣的邊脈上;囊群蓋線形,膜質,全緣,灰白色。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800m以下的山坡草地、路旁石隙中或灌木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陝西、甘肅、河南、湖北、廣西等地。

【性味】 苦;澀;涼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斂瘡止血利濕。主湯火燙傷;狂犬咬傷;外傷出血白帶小便淋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片雞尾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