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冬青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沙冬青
Shā Dōnɡ Qīnɡ
沙冬青
別名 蒙古黃花木、蒙赫-哈爾迦納、冬青[內蒙古]、蒙古沙冬青
功效作用 祛風除濕舒筋散瘀。主凍瘡,慢性風濕性關節痛
英文名 Stem and leaf of Mongolian Ammopiptanthus
始載於 寧夏中草藥手冊
毒性 有毒
歸經 心經
藥性
藥味

【拉丁名】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Maxim.) Cheng f.

【中文名】 沙冬青

【拉丁科名】 Leguminosae

【中文科名】 豆科

【保護級別】 3

【分布】 內蒙古、甘肅(民勤、蘭州)、寧夏(陶樂、吳忠、中衛)

【現狀】 漸危種。沙冬青是古老的第三紀殘遺種,為阿拉善荒漠區所特有的建群植物。目前,由於過度樵採,沙冬青群落遭到嚴重破壞,分布面積日趨縮小,若不加強保護,將面臨著逐漸滅絕的危險。

海拔下限(米) 1000

海拔上限(米) 1200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12米,多分枝,樹皮黃色;枝黃綠色或灰黃色,幼枝密被灰白色平伏絹毛。葉為掌狀三出複葉,少為單葉,或三角狀披針形,葉柄密被銀白色絹毛;托葉小,與葉柄連合而抱莖;小葉菱狀橢圓形或卵形,先端銳尖、鈍或微凹,兩面密被銀灰色氈毛。總狀花序頂生,具8一10花,苞片卵形,被白色絹毛;花梗近無毛;花菩鍾狀,密被短柔毛,萼齒邊緣具睫毛;花冠黃色,長約2厘米,旗瓣寬倒卵形,邊緣反折,先端微凹,基部漸狹成短爪,翼瓣及龍骨瓣比旗瓣短,翼瓣近卯形,上部一側稍內彎,龍骨瓣長圓形;子房披針形,有柄,無毛。莢果扁平,線狀長圓形,無毛,先端有短尖,含種子2一5;種子球狀腎形,直徑約7毫米。

【特性】 分布區為大陸性氣候,春季乾燥,多大風,夏季炎熱,冬季寒冷,7月均溫22--25℃,1月均溫-10---14℃,年降水量50--200毫米或更低,多集中以夏季。沙冬青為常綠超旱生植物,這與當代氣候條件顯然是不協調的,反映其殘遺種的特徵。喜沙礫質土壤,或具薄層覆沙的礫石質土壤,不見於沙漠或石質戈壁。多生於山前沖積、洪積平原,山澗盆地,石質殘丘間的干谷,成條帶狀或團塊狀分布。4月中旬至5月中旬開花,7月下旬果實成熟。種子成熟較好,發芽率85--90%,發芽勢為3天,在溫室22--26℃條件下,種子吸水力強,發芽迅速,出土整齊。種子耐貯藏,發芽力可保持5--6年。沙冬青幼苗能抗-20.9℃低溫不受凍害。沙冬青體內含有黃花木素、擬黃花木素等強生物鹼,綿羊、山羊偶爾採食其花後則呈醉狀,採食過多可致死。

【保護價值】 沙冬青對於研究豆科植物系統發育、古植物區系、古地理及第三紀氣候特徵,特別是研究亞洲中部荒漠植被的起源和形成具有較重要的科學價值。

【保護措施】 應在分布較集中的地區建立自然保護區,嚴禁樵採。此外還應擴大栽培範圍。

【栽培要點】 用種子繁殖。苗圃地應選擇輸送的砂壤土。春播前將種子浸於30℃溫水中冷卻一晝夜後,在20--25℃的溫室內催芽1--2天,播種後6天發芽出土。幼苗期間要防治卷葉蟲危害及雨點的衝擊,苗床不能長期積水。  

沙冬青.中藥材.版本一

【別名】蒙古黃花木、蒙赫-哈爾迦納、冬青[內蒙古]

【來源】豆科黃花木屬植物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Maxim.) Cheng f. [Piptanthus mongolicus Maxim. ex Komar.],以鮮莖、葉入藥。隨用隨采。

【功效分類】活血

性味歸經】辛、苦,溫。有毒。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散瘀。用於凍傷

【用法用量】煎湯熏洗或熬成濃縮膏塗患處;配方可治慢性風濕性關節痛

【注意】只作外用,不可內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沙冬青.中藥材.版本二

【出處】出自《寧夏中草藥手冊》。

【拼音名】Shā Dōnɡ Qīnɡ

【英文名】Stem and leaf of Mongolian Ammopiptanthus

【別名】蒙古沙冬青、蒙古黃花木

【來源】

藥材基源:為科植物沙冬青或小沙冬青的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Maxim.ex Kom.)Cheng f.[Piptanthus mongolicus Maxim.ex Kom.]2.Ammopiptanthus nanus (Popov)Cheng f.[Piptanthus nanus Popov]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晒乾。

【原形態】

1.沙冬青 常綠灌木,高1-2m。小枝密生平貼短柔毛;木質枝具暗褐色髓。葉為掌狀三出複葉,少有單葉;葉柄長5-10mm,密生銀白色短柔毛;托葉小,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與葉柄結合;小葉菱狀橢圓形至寬披針形,長1.5-4cm,寬6-20mm,先端銳尖或鈍,基部楔形,兩面密被銀白色絨毛。總狀花序頂生或側生,花8-12朵;苞片寬卵形,長5-6mm,被白色絨毛;花梗近無毛;萼筒鐘形,齒三角形,有時2齒結合成1大齒;花冠黃色,旗瓣倒卵形,長20-22mm,翼瓣長於旗瓣,長圓形,爪長約為瓣片的1/4,龍骨瓣兩片分離,耳長約1.5mm;雄蕊分離;子房具柄,無毛。莢果長圓形,扁,長5-8cm,寬 1.5-2cm,先端銳尖,無毛。種子2-5顆,圓腎形,徑約6mm。花期4-5月,果期5-6月。

2.小沙冬青 常綠小灌木,高40-70cm。老枝粗達1.5cm,草褐色或黃綠色,木質部淡黃色;小枝被短柔毛,呈灰白色。托葉披針形,被短柔毛;葉為單葉,極少為三出複葉;小葉寬橢圓形、寬倒卵形或倒卵形,長2-2.5cm,寬1-2cm,先端銳尖,基部寬楔形或稍圓,具3主脈,兩面密被短柔毛,呈灰綠色。總狀花序頂生或側生,約10花,花梗長6-9mm,被短柔毛;萼筒鐘形,齒三角狀;花冠黃色;雄蕊分離。莢果長圓形,稍膨脹,有皺紋。種子1-5顆,腎形。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生於沙丘、山坡、河邊。

2.生於礫石山坡、多礫石河床上。

資源分布:1.分布於內蒙古、寧夏、甘肅。

2.分布於新疆喀什地區。

化學成份】沙冬青嫩枝和葉中含生物鹼,葉中含右旋3a-羥基羽扇豆鹼(3a-hydroxylupanine),7-3ˊ-二羥基-4ˊ-甲氧基異黃酮(7,3ˊ-dihydroxy-4ˊmethoxyisoflavone),4-甲氧基異黃酮-7-β-D-吡喃葡萄糖甙(4ˊ-methoxyisoflavone-7-β-D-glucopyranoside),右旋蒎立醇(pinitol),水楊酸(salicylic acid),7-羥基-4ˊ-甲氧基異黃酮(7-hydroxy-4ˊmethoxyisoflavone),左旋黃花木鹼(piptanthine)。本品還含白藜蘆醇(resveratrol),鷹爪豆鹼(sparteine),右旋羽扇豆鹼(lupanine),a-異鷹爪豆鹼(a-isosparteine),黃花木鹼,黃花木胺(piptamine),大豆素(daidzein),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3ˊ-羥基刺芒柄花素(3ˊ-hydroxyformononetin),6,4ˊ-二羥基-7-甲氧基異黃酮(kakkatin),芒柄花甙(ononin)。

【藥理作用】沙冬青的乙醇提取物含白藜蘆醇。20-200μg/ml的白藜蘆醇能降低外-β-D-葡聚糖酶(以對硝基苯-β-D-吡喃葡聚糖苷為底物)的活性30%-80%。

【性味】辛;苦;溫;有毒

【歸經】心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舒筋散瘀。主凍瘡,慢性風濕性關節痛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濃縮成膏塗患處。

【摘錄】《中華本草》

關於「沙冬青」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