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子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樟木子
Zhānɡ Mù Zǐ
樟木子
別名 樟扣、樟子、樟木蔻、樟樹果
功效作用 祛風散寒;溫胃和中;理氣止痛。主腹冷痛寒濕吐瀉;氣滯腹脹腳氣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來源 本品為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Linn,)Sieb,的乾燥成熟果實。

原植物 樟為常綠大喬木,高達30米,胸高直徑可達3米余,全株有樟腦氣味;樹皮黃褐色,不規則縱裂,嫩枝淡褐色,光滑;芽圓球形或卵圓形,覆有圓形鱗片。葉互生,革質,卵狀橢圓形,長6.5~l2厘米、寬達6厘米,頂端短尖,基部楔狀近圓形,全緣,兩面無毛,下麵粉綠色;離基三出脈的脈腋內有腺體。花春季開放,淡綠色或綠黃色,直徑約3毫米,排成腋生圓錐花序;花被6片,橢圓形,裡面密生短柔毛;發育雄蕊3輪,每輪3枚,長約2毫米,花藥4室,瓣裂,不育雄蕊1輪,長約1毫米;子房球狀。果肉質,卵形或球形,直徑6~8.5毫米,基部承托以截平的果托。

生於平原、丘陵、坡地濕潤肥沃地方,亦常見栽培於村邊或屋邊,廣布我國中部、東部、南部和西南部各省區。越南、朝鮮和日本也有。

採收加工 冬季採收成熟果實,除去殘梗,晒乾。

藥材性狀 本品呈圓球形或圓卵形,直徑6~8毫米,表面紫黑色或有時棕紫色,光滑無毛,干時常皺縮成網狀,凸凹不平,基部常附有肉質果萼和殘留果梗。核硬而脆,打破後成不規則碎片。種仁黑褐色,富油性。氣芳香、辛,味辛辣而苦。以顆粒完整、不帶果梗、氣芳香者為佳。

性味和功用 辛、苦,溫。歸心、脾、胃經。行氣止痛祛風散寒,消腫止癢。用於腹痛吐瀉,心腹冷痛,胃寒氣痛腳氣浮腫。常用量5~10克。

附註 樟的果序上常有一些黃灰色的小球狀體,入藥稱樟木扣,疑為蟲癭或因某種菌類在嫩果上寄生而形成。樟木扣的性味功能和樟木子相同,但藥效更佳。

功用: 歸心、脾、胃經。行氣止痛,祛風散寒,消腫,止癢。用於腹痛吐瀉,心腹冷痛,胃寒氣痛,腳氣浮腫。

性味: 辛、苦,溫

關於「樟木子」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