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柳皮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楓柳皮 | 中藥圖典 |
楓柳皮 Fēnɡ Liǔ Pí |
|
---|---|
別名 | 楓楊皮 |
功效作用 | 祛風止痛;殺蟲;斂瘡。主風濕麻木;寒濕骨痛;頭顱傷痛;齒痛;疥癬;浮腫,痔瘡;燙傷;潰瘍日久不斂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唐本草》 |
毒性 | 有毒 |
歸經 | 肝經、大腸經 |
藥性 | 溫 |
藥味 | 辛、苦 |
【異名】楓楊皮(《湖南藥物志》)。
【來源】為胡桃科植物楓楊的樹皮。
基本信息
【植物形態】楓楊,又名:柜柳(《爾雅》郭璞注),楓柳(《唐本草》),樺柳、鬼柳(《群芳譜》),麻柳(《草木便方》),溪麻柳、大葉柳、水槐樹、溪櫸、溪楊、燕子樹、柳絲子、嵌寶楓、平陽柳、蜈蚣柳、臭樹柳、溪口樹、枸樹、櫸仔、元寶樹。落葉喬木,高可達18米。樹皮幼時赤褐色,平滑,老則黑灰色起裂;枝有長軟毛。葉互生;單數羽狀複葉,長20~30厘米;小葉11~25片,但頂端小葉往往不存在,葉軸有窄翅並被短毛;小葉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4~10厘米,寬2~3厘米,先端尖或鈍,基部偏斜,邊緣有細齒,上面綠色、平滑,下面主脈及葉腋有毛。花黃綠色,雌雄同株,葇荑花序;雄花序腋生,數個一簇,生於老枝上;花被苞片狀,先端裂成1~4片;雄蕊6~8枚;雌花序生於當年枝的頂端,花柱單一,柱頭2裂,於房1室,具1胚珠。堅果,成熟時兩側小苞增大成長圓形或稍窄的翅,果序下垂,長約30厘米,外果皮薄,內果皮堅硬。花期5月。
【生境分布】多生於溪邊、河岸,但較乾燥之處亦能生長。分布江蘇、浙江、江西、湖北、福建、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甘肅、陝西、山東等地。
【採集】全年可采。
【性味】《唐本草》:"辛,大熱,有毒。"
【功用主治】治齲齒痛,疥癬,湯火傷。
①《唐本草》:"主風、齲齒痛。"
③《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止癢,殺蟲。加鹽可以治癬。"
其他信息
【用法與用量】外用:搗絨塞牙縫,煎水含漱或熏洗,或酒精浸搽。
【宜忌】《民間常用草藥彙編》:"禁口服。"
【選方】①治牙痛:麻柳皮搗絨,塞患處或噙用。(《四川中藥志》)
②治疥癬:楓楊皮、黎辣根、羊蹄根。用酒精浸搽。(《湖南藥物志》)
③治癩鬁頭:楓楊鮮樹皮四兩、皂莢子二兩(搗碎)。水煎,洗患處。(《福建中草藥》)
【臨床應用】治療燒傷
取楓楊樹二層皮2斤,地榆根0.5斤,烏桕根皮0.5斤,加水適量,煎至500毫升,過濾。用藥前應清潔創面,除去異物和膿性分泌物,剪除水泡,然後噴上藥液。治療14例,均有一定效果。
|
關於「楓柳皮」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