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唇馬先蒿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斑唇馬先蒿
斑唇馬先蒿
別名  
功效作用 健脾開胃消食化積利水澀精。主治小兒疳積食積不化,腹脹滿,水腫遺精耳鳴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學名 P.longiflora var. tubiformis

科屬 玄參科馬先蒿屬  

形態特徵

沼澤生草本。高5-20cm。葉披針形至狹披針形,羽狀深裂至全裂。花腋生,花冠黃色,具長6mm的喙,喉部具2個棕紅色或紫褐色的色斑。花期5-10月。 喜冷濕,喜光。西藏廣布,多分布於海拔2700-5300m的高山草甸、沼澤、林緣濕地。雲南西北部、四川西部以及沿喜馬拉雅諸國也產。  

藥用價值

藥名:

藏藥名:露如賽保

拼音名:Banchun Maxianhao

英文名:FLOS PEDICULARIS

書頁號:C1-100 標準編號:WS3-BC-0099-95

本品為玄參科植物斑唇馬先蒿Pedicularis longiflora Rudolph.var.tubiformis(

Klotz.) Tsoong及其同屬多種植物的乾燥花。花盛期採集,晒乾。

【性狀】 本品為皺縮的花,棕黃色或棕褐色。花梗短,黑褐色。萼管狀,前方開

裂,齒2枚,裂片有少數鋸齒,管長5~8cm,其上被毛。花冠膨大部內含有雄蕊,前端為

半環狀捲曲的細喙,喙指向花喉。下唇有緣毛,寬過於長且近喉處有棕紅色的斑點2個。

花絲2對,均有密毛,著生於花管端,花柱明顯伸出於喙端。氣微,味微苦、辣。

【鑒別】 本品粉末黃褐色。花冠表皮細胞淡黃色,長類圓形、類方形或不規則形,

細胞壁薄,表面有角質紋理。花粉粒黃色或棕黃色,長橢圓形或類圓形,直徑38~44μm,

具3孔溝,外壁近光滑,表面有顆粒狀雕紋。萼片表皮細胞黃色,長圓形或類方形,壁呈

念珠狀增厚,直徑20~32μm,表面有腦紋狀角質紋理。草酸鈣方晶較少,淡黃色,直徑

10~12μm。

【炮製】 除去雜質,晒乾。

性味】 微苦、澀,寒。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強筋利水,固精。用於風熱症,肉食中毒,高燒神昏

譫語水腫遺精等症。

【用法與用量】 6~9g。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

標準來源: 衛生部藥品標準藏藥第一冊

關於「斑唇馬先蒿」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