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那花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拘那花 | 中藥圖典 |
拘那花 Jū Nà Huā |
|
---|---|
別名 | 九芎、苞飯花、九荊、馬鈴花、蚊仔花 |
功效作用 | 解毒;散瘀;栽瘧。主癰瘡腫毒;蛇咬傷;瘧疾 |
英文名 | Flower of Southern Crapemyrtle |
始載於 | 《植物名實圖考》 |
毒性 | |
歸經 | |
藥性 | 寒 |
藥味 | 苦、淡 |
【異名】九芎(《台灣府志》),苞飯花(《植物名實圖考》),九荊(《植物名匯》)。
【來源】為千屈菜科植物拘那花的花或根。
【植物形態】拘那花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8米;樹皮白色。葉對生或近對生,上部的互生,矩圓形或矩圓狀披針形,長4~8厘米,寬2~4厘米,全緣。圓錐花序頂生,花序軸被微柔毛;花白色,直徑約1厘米;花萼半球形,外面具10~12條稍微凸起的縱肋,無毛,頂端5~6淺裂;花瓣5~6,近圓形,呈皺縮狀,邊緣有不規則的缺刻,基部具長爪;雄蕊多數,生於萼筒基部,通常外輪5枚較長;子房上位。蒴果近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4~5瓣裂,直徑約7毫米。花期6~7月。
分布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福建、台灣等地。
【化學成分】木材含水分、灰分1.11%、總氮0.149%、木質素29.91%、纖維素51.01%、戊聚糖16.80%。
【性味】《植物名實圖考》:"花,味淡微苦。"
【功用主治】①《植物名實圖考》:"敗毒,散瘀。"
②《中國藥用植物綱要》:"根煎服治麻刺利亞(瘧疾)。"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考證】 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植物名實圖考》:拘那花,江西、湖南山岡多有之,花、葉、莖俱同紫薇,唯色淡紅。叢生小科,高不過二、三尺,山中小兒取其花苞食之,味淡微苦,有清香,故名苞飯花。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稍耐旱,不耐寒。氣溫在30℃左右生長迅速,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向陽、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 用扦插繁殖為主。春季於植株萌芽前,選二年生健壯枝條,截成20cm左右長、上端平下端斜的小段,按行株距30cm×cm斜插於苗床中。插後保持土壤濕潤,1年後可定植,按行株距300cm×300cm開坑,每坑栽1株。
|
出自A+醫學百科 「拘那花」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6%8B%98%E9%82%A3%E8%8A%B1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拘那花」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