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狀綠絨蒿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總狀綠絨蒿 | 中藥圖典 |
總狀綠絨蒿 Zǒnɡ Zhuànɡ Lǜ Rónɡ Hāo |
|
---|---|
別名 | |
功效作用 | 清熱解毒;止痛。主肺炎;傳染性肝炎;風熱頭痛;跌打損傷;骨折;關節腫痛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
毒性 | |
歸經 | |
藥性 | 寒 |
藥味 | 苦、澀 |
目錄 |
植物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全體被黃褐色或淡黃色堅硬而平展的硬刺。主根圓柱形,長達20厘米,上部粗0.5-1.5厘米,向下漸狹。莖圓柱形,不分枝,有時混生基生花葶,近基部粗0.5-1厘米,基部蓋以光滑、宿存的葉基。基生葉長圓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稀狹卵形、條形,長5-20厘米,寬0.7-4.2厘米,先端急尖或鈍,基部狹楔形,下延至葉柄基部,邊緣全緣或波狀,稀具不規則的粗鋸齒,兩面綠色,被黃褐色或淡黃色平展或緊貼的刺毛,有時刺毛基部呈紫色,中脈在背面隆起,側脈在兩面均明顯,葉脈延伸至翅,葉柄長3-8厘米;下部莖生葉同基生葉,上部莖生葉長圓狀披針形,有時條形,長3-17厘米,寬0.6-3厘米,全緣,兩面被刺毛,具短柄、近無柄至最上部者無柄。花生於上部(約1/3)莖生葉腋內,最上部花無苞片,有時也生於基生葉腋的花葶上;花梗長2-5厘米。花芽近圓形或卵形,直徑約1厘米; 萼片長圓狀卵形,外面被刺毛;花瓣5-8,倒卵狀長圓形,長2-3厘米,寬1-2厘米,天藍色或藍紫色,有時紅色,無毛;花絲絲狀,長約1厘米,紫色,花藥長圓形,黃色;子房卵形,長5-8毫米,密被刺毛,花柱圓錐形,長2-4毫米,具棱,無毛,柱頭長圓形,長1-2毫米。蒴果卵形或長卵形, 長0.5-2厘米,粗0.4-1.2厘米,密被刺毛,4-6瓣自頂端開裂至全長的1/3;果梗長1-15厘米,被刺毛;宿存花柱長0.7-1厘米,粗達2毫米。種子長圓形,長1-2毫米,種皮具窗格狀網紋。花果期5-11月。
生態環境
生於海拔3000-4600(-4900)米的草坡、石坡,有時生於林下。
地理分布
分布於雲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和西北部、西藏、青海南部和東部、甘肅南部。
藥用價值
【中藥名】總狀綠絨蒿
【藥材基源】為罌粟科植物總狀綠絨蒿乾燥的全草。
【主治】
⑴《中華本草》:用於肺炎;傳染性肝炎;風熱頭痛;跌打損傷;骨折;關節腫痛。
⑵《中國植物志》:西藏用全草消炎、止骨痛、治頭傷、骨折;雲南用根入藥,治氣虛下陷、浮腫、脫肛、久痢、哮喘;青海以花、莖入藥,治腰痛、腿痛。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1-1.5g。
|
關於「總狀綠絨蒿」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